上海新闻

福州文物保护敲定四大品牌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85

昙石山文化 船政文化 寿山石文化 三坊七巷文化 

    昨日,福建师大62名教师联名上书建设部呼吁拯救福州古迹的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昨日,福州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王华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福州文物保护将重点做好四大品牌文章: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三坊七巷文化。

福州有9处“国保”

    福州现在有16处历史文化保护区、672处文物保护单位,另有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67处,名人故居、历史纪念地和有代表性的古建筑64处(含27处省、市、区级文保单位)。

■到福州马尾感受船政文化

反响倡议书引起重视

    记者:据了解,62名教师联名的倡议书除了送呈建设部外,还送达省政府、市政府以及省、市文物局等。市文物局接到倡议书后有何反应?

    王华南:倡议书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相关部门召集倡议书涉及的市文物部门、市园林局和有关区、县相关单位的相关人士开会。针对倡议书的内容,省、市文物局相关领导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相关专家现场勘查,对倡议书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

    市文物局接到该倡议书后,9月17日,我专门带人前往师大,与倡议书的主要起草人黄国盛、赵建群、傅郎等座谈、沟通,并采纳了他们的部分意见。台江区区委、区政府也前往师大和诸专家细谈。

意见平移或原地保护

陈文龙尚书庙 建设需要平移

    记:师大62名教师最关心的是陈文龙尚书庙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也是读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文物部门准备如何保护该庙?

    王:1988年,该庙被公布为台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成立纪念馆。由于天华地块旧屋区改造后的道路会切去陈文龙尚书庙约1/3的建筑面积,所以,台江区区委、区政府提出迁移保护的第一个方案:将该庙移至闽江边。随后又提出第二个方案:将该庙移至下杭路,离原址大约400米。下杭路将建成一个名宿建筑群,陈文龙尚书庙迁移至此正好可以对此起促进作用,而且迁至下杭路可以更好地保护该庙。

    《文物保护法》规定,一定要对文物进行保护,原则上是原地保护,确实属于建设需要的可以异地保护。根据台江区上报的情况,经过数次调查,我们认为,陈文龙尚书庙平移保护确实属于建设需要。

    针对平移保护陈文龙尚书庙的方案,市里相关部门开了数次协调会,省、市文物局还专门向省人大、省政协、省内相关专家、师大相关专家、群众等征求意见。对于一个区级保护单位,如此大面积地征求意见是比较少见的,这说明相关部门对陈文龙尚书庙的保护相当重视。征求各方意见后,省、市两级文物主管部门对平移至下杭路的方案基本持认可态度,并准备制订一系列措施,确保该庙不被破坏。其实不用担心平移会对该庙造成破坏,1984-1986年期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林寺就曾经往东南方向平移了十多米。

赵氏宗祠 最好原地保护

    记:据教师们介绍,仓山区岭后旧屋区改造会牵涉到历史悠久的赵氏宗祠。您认为将如何保护赵氏宗祠呢?

    王:赵氏宗祠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此次改造可能会损坏该宗祠,但文物主管部门无法强制开发商对该宗祠进行保护。该宗祠虽然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革命文物价值,且其依山楼梯式结构的占地面积并不太大,最好能原地保护。若确实因建设需要,也可以就近异地修复。

海关旧址(仓山小洋楼群) 进行平移保护

    记:仓山小洋楼群曾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但南江滨改造可能会破坏其部分建筑。文物部门将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王:南江滨改造主要会破坏到仓山小洋楼群中的海关旧址等。海关旧址指的是位于海关巷18号的清代闽海关税务司办公楼,以及位于海关巷5号的海关职员宿舍。办公楼和宿舍是仓山区登记的文物点,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市文物部门曾建议福州海关加强保护,但海关没有修复利用。此次南江滨大道建设将穿过海关旧址,目前已与海关达成一致意见:对旧址进行平移保护。

观点发展保护两不误

    记:印象中,城市发展往往以损失文物为代价。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是否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两者之间是否有一个平衡点?

    王:二者未必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城市发展并不总是需要以损失文物为代价,也不应该以破坏文物来求得发展。我认为,二者之间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关键看我们如何进行城市建设和实施文物保护,如何寻找二者的平衡点。在这方面,国内的周庄、绍兴等地做得不错,既开发了旅游景点,又发展了城市,实现共赢。目前,福州市鼓楼区拟投入1000万元整治三坊七巷,修复水榭戏台、沈葆桢故居等一批文物点,并开辟旅游线路,相信这将是发展城市和保护文物的一个成功例子。

    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文物部门的工作目标非常明确,先行介入,对建设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单位等进行调查摸底,并提出保护意见。帮洲改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物部门先行介入调查,提出一些保护单位不能移动的意见,有效地保护了部分文物,一些非文物保护单位将搬到昙石山进行集中保护。

困难目前存在三难题

    记:福州保护文物是否遇到了一些问题?

    王:目前福州672处文物保护单位均得到保护,但保护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历史遗留问题,福州文物保护单位多属土木结构,易遭白蚁等破坏,加上以前没有进行必要的保护,如今保护的难度较大。二是资金问题,2003年起,市委、市政府将文物修缮经费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100万元增至200万元,金额翻了一番,但需保护的文物众多,资金仍不够宽裕。因此,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并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捐赠。三是城市改造与开发引发的新问题,这需要相关单位和个人切实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

措施落实领导责任制

     记:今后,福州将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

     王:10月下旬,市政府将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届时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明确职责,做好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哪个文物保护单位出问题,就由相应的领导承担责任。

    今后,福州文物保护将重点做好“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四大品牌文章。

马尾:保护≠修复

    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和昙石山文化,是福州市确定着力发展的四大旅游文化品牌。随着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马尾区文物保护工作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感受船政文化气息

    马江海战纪念馆(位于昭忠祠)是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一部分,这里收集保存了许多完整的船政古迹。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纪念馆时,有不少游客在馆内参观游览。从昭忠祠右侧小门出,拾级而上,一路鸟语花香,马限山的秀丽风光使人心旷神怡。纪念馆内船政气息非常浓郁,中坡炮台、英国领事馆、梅园监狱……每经过一个古迹,就仿佛置身于那炮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那段屈辱的历史。文物与风景相辅相成,爬了数百级台阶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
保护不只是修复

    “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纪念馆馆长张寒松听了记者的感受后十分高兴,“根据我的理解,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应该不仅仅是单纯的文物修复,还应当包括相关景点的建设。”

    张寒松告诉记者,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第一期投入5000多万元,这些钱并不是全部用于修复文物,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修路、制作雕塑和壁画等人工景点。景点修好了,游客就会多起来,旅游业也就能发展起来,旅游业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了就可以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理论指导下,马尾区的文物保护工作逐渐走到了全市的前列。

客流量明显上升

    张寒松说,自2000年起,马尾区每年都要投入近300万元用于全区的文物修复工作,他所在的马江海战纪念馆,每年仅日常管理一项就投入20万至30万元。随着文物保护力度的逐年加大,去年该馆投入200万元巨资修复英国领事馆、梅园监狱等古迹和相关景点建设。

    在他看来,这些投入是值得的。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从去年开始,尤其是建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以来,馆内客流量明显上升,今年国庆黄金周的客流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把牌子打出去,把游客吸引进来,船政文化一定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张寒松信心十足地说。

全市要形成合力

    然而,一枝独秀的威力远远没有全市形成合力的威力大。“谁会为了看一个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特地从外地跑到福州来呢?”张寒松说,“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建成后将形成是一个小旅游带,如果把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和昙石山文化这三篇文化文章也做好,就能形成一个大旅游带。我相信,那时将有更多的游客到福州来,旅游收入将使文物保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东南快报 2004-10-21讯 郑建彬/文 /记者 陈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