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文物局获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福州市,5年里先后投入3亿多,用于保护文物古迹。
福州市近五年来,投入文物保护事业的资金一年比一年多,五年里市本级已累计投入2个亿。除了用于维护修缮福州市辖区内的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考古挖掘外,还重点修复了一批极具福州特色的文物古迹。主要投入项目有: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4.47亩、建筑总面积11000平方米的博物馆新馆;投入1700多万元,用于修复、修缮林则徐系列文物古迹;投入5000多万、用于修复福州文庙;投入700多万元,用于修复乌塔及其周边系列文物;投入180多万元,用于修复陈氏五楼;投入100多万元用于修缮闽王祠和白塔。
五区八县也加大了政府对文物保护事业的投入,累计投入逾1亿元。马尾区投入5100万元,用于船政系列文物的修复;连江县建成了博物馆,还修复了长门炮台;永泰县建成了文博大楼,并投资修复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长乐市投资1000多万元,修复了一批海洋文化的文物;鼓楼区也投资1000多万元对“三坊七巷”进行整治和修复。
福州市重金打造出三大系列的文物古迹隆起带:一是以马尾为主的环闽江口的船政文物系列古迹;二是以福州城区为主的林则徐系列遗迹;三是以福州城区、闽侯大湖为主的王审知系列遗迹。这三大系列文物古迹隆起带,对提升福州的文化品位和发展旅游都打下了基础。
福州晚报2004-11-9讯(记者 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