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福建省旅游有限公司的一名职业领队,没有想到,在参加了省旅游局组织的金马领队培训后,我竟有幸作为首批造访金门的福建旅游团的领队踏上了向往已久的神秘土地。
2004年12月7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8:30,当载有我们省旅首发团体一行42人的专车抵达厦门和平码头时,只见人头攒动,场面热闹非凡。作为亲身参与此事的一员,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办理好了通关手续后, 10:20“同安号”游轮正式启航。我和团友站在二楼的甲板上用力地挥动导游旗,向岸上送行的人告别。船开出很远了,我还看到岸上的人仍未散去。我知道,这次赴金门旅游首航团凝聚了有关部门的大量心血,也投入了我们省旅人的大量精力,为此,我一定会不负重托认真完成使命。
11:30汽笛一声长鸣,“同安号”游轮顺利抵达金门水头码头。短短1个多小时的航程啊,大陆领队能够踏上这里却花了多少年!码头上热闹非凡,当地乡亲拉着巨幅红色横幅已在早早迎候我们的到来。轰鸣的鞭炮声中,金门县长李炷烽、“立委”吴成典、金门港务处长张国土、金门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杨应雄及地区旅游业代表在码头列队,为我们每一个人戴上花环,整个码头洋溢着欢声笑语,弥散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如身在故乡。
午餐后我们正式开始了一系列的行程游览。金门岛上没有工业,空气清新干净,风中飘来金门高梁的清香。这里自然生态得到良好的保护,而我们到时正是候鸟在金门的集结之期,金门还是众多珍贵候鸟的原乡呢。金门厝与福建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相近,大家身处其中就如在闽南哪个清雅的小镇漫步一般,一点儿没有陌生的感觉。
(左图:模范街是金门独具特色的一条老街)
金门旅游规划将其分为天、地、人、神、风等五大旅游章节。在这2夜3天的行程中我们参观了耗时五年建成的翟山坑道、金门三座明代古塔中仅存的一座文台宝塔、虚江啸卧碣群,模范街、魁心楼、水头古厝的洋楼,还饱览了自然生态保存较好的双鲤湿地自然中心、慈湖慈堤、烈屿岛、太武山等美丽风光;在金门著名的贡糖加工厂、金合得钢刀厂、金门居民的庇佑神——风狮爷的生产基地、马家线面等铺子里大家踊跃采购……游客对行程安排十分满意。大家都觉得很高兴,玩得开心,纷纷表示以后有机会还要到马祖看一看。
作为职业领队,我个人更留意当地接待的状况。这次游览所用的旅游车都是双层游览车,舒适而宽敞。用餐方面,由于两地地缘相近,菜肴烹饪方式较为接近,口味大至一样,这一点上游客基本满意。但是岛上环境条件还是有限的,作为领队,我不得不每次用餐前都要敦促餐厅多为游客提供一个汤碗。此次团队入住的酒店是金门县最好的酒店——浯江饭店,从硬件设施来说,不如福州的三星级酒店。办理完入住手续后我们都要一一查房,帮助游客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醒房务中心送棉被、开空调、教游客客房热水器的使用方法等等。等所有的客人都安顿好后我们才回到自己的房间。(右图:邱良功母节孝坊记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福建团队的到来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生机。在12月9日团队行程结束前金门交通旅游局课长林志国与旅游团的领队交流。我们以自己的经验针对此次行程的安排的吃、住、行、游、购中的不足之处及客人行程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阐述了省旅一贯坚持的品质标准。同时,热情地表达了希望能在福建为金门同业组织来的团队介绍八闽风光的美好愿望。林课长认真笔记,诚恳地表示当省旅的下一个团队抵达金门时服务能更上层楼。
作为赴金门首批正式旅游团,当地媒体争相全程跟踪报道,所到之处各路记者纷纷拍照、采访,接连几天金门日报及台湾相关报纸的头条都是我们团队的大幅照片及相关报道,看到这些,我的心中再次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上图:这古厝是水头十八间,典型的闽南风格,和泉州地区民居同宗同源。)
12月9日14:50,我们踏上了返回厦门的游轮,游客们纷纷涌到甲板上与金门乡亲挥手告别。船已驶离水头码头很久了,部分游客还在甲板上远眺金门的标志——发电厂的两个大烟囱,他们感慨万千。
16:00,游轮抵达厦门和平码头,我们也顺利地完成了这次难忘的领队任务。
回到公司后,听说更多的赴金门团队已经在紧张地办理之中,相关部门为了方便领队,特地为我们办理了一年多次往返金门的签注。我相信,很快我就会再次率团领略金门的风光。真诚希望两地旅游能越办越好,关系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