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现场
演出结束后王美香副省长与郑小瑛热情拥抱
厦门爱乐乐团艺术副总监、常任指挥王钧时
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郑小瑛
2004年12 月31日晚,福建土楼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土楼回响》新年音乐会在永定土楼振成楼——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而又古老的“音乐厅”里盛况演出。这是一场由厦门爱乐乐团演奏,由中国第一女指挥家、客家人郑小瑛执棒,奇妙揉合了西方交响乐及客家流传千年的山歌旋律的“福建版”新年音乐会。红灯高挂的围楼里时而宏音回响,时而叶笛缠绵,时而“风浪大起”,时而“母语婴声”,如痴如醉的观众与激情荡漾的郑小瑛、风寒霜天的月夜与灯火辉煌的围楼构成了一幅美仑美焕的“时尚音画”。
乐队先由王钧时指挥演奏了《欢庆》、《白毛女》选曲、《梁祝》、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和《北京喜讯到边塞》等曲目。或欢快或缠绵的旋律回荡在如此古朴的土圆楼里,演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当晚的高潮在于由郑小瑛亲自指挥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
《土楼回响》的创作起缘于郑小瑛2000年2月永定谒祖寻根之行。郑晓瑛在自述的文章里写道:“父亲是龙岩地区永定县的客家人,90多年前从山区的小径走出去求学,与老家联系不多,因而我不觉得自己是客家人。”然而就是这趟谒祖寻根之行,使她第一次认识到祖先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客家文化在她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于是,她萌生了为客家文化创作音乐的念头。她邀请少年时代生长于客家乡村的作曲家刘湲于当年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倾情创作交响乐《土楼回响》,并于2000年11月21日在客家祖地为第16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指挥首演,获得了轰动效应,该曲还获得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唯一金奖。至今,这首交响乐已经在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和东南亚、日本、美国、香港等多个国家与地区演出,所到之处无不请当地客家人配合演唱,这首从土楼里传出的交响乐已经在世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回响”。
身上流着客家人血脉的郑小瑛在指挥这首交响乐时倾注了更多的乡情与激情。她的手动作幅度并不大,但音乐似乎不是从乐队里发出的,而是从她的手上流出的。掌微起,如海潮涌起,鼓乐之声由远及近由弱渐强,一股从远古时代传来的力量隐而待发,穿越时空传到现代;翻掌微落,如海波化去,众音稀声万马齐喑,一切似乎又归于平静……手起掌落之间,舒缓自如。突然间,她的手一挥,又一收,如老鹰捕到猎物一般怵然勾起,这中间鼓乐炸响,铜管与打击乐一唱一和,仿佛远古的先民们万众一心哼着统一的劳动号子,在陌生的土地上团结协作开垦家园……
这部庞大的交响曲,贯穿在全曲五个乐章中的只有两个朴素的音乐主题,它们都出自客家山歌,即“新打梭镖”号子主题和“唔怕山高水又深”的山歌主题。整篇音乐共有五个章节,分别是劳动号子、海上行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和客家之歌。表现了客家人在客乡团结劳动勇往直前、飘洋过海搏击风浪、母子思念乡情幽幽、生生不息勇于开拓的精神,其间穿插着74岁的闽西山歌王用客家话深情演唱的《过番歌》和用树叶吹奏的清脆悠远的客家旋律,最后永定100名学生合唱团及现场的客家听众打着拍子齐声合唱客家之歌,镁光灯照在郑小瑛激情洋溢的脸上,照在土楼里挤挤攘攘的听众身上。郑小瑛激动地说:“能够在土楼里演奏《土楼回想》是我的梦想,希望这部融会了古老和现代理念的交响乐的传播有助于永定土楼向联合国提出的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
演出结束后,王美香副省长走下观众席,与郑小瑛热情拥抱,感谢她的精彩演出,感谢她为福建的旅游文化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
叶笛声声诉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