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文华大奖评分高居戏曲组第一 《革命家庭》将来上海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10


  记者 诸葛漪
  一个普通女子在丈夫的影响下,逐步树立起革命理想,和丈夫、孩子们一起投身革命事业。在目睹丈夫、儿子陆续离去的痛苦中,她渐渐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的革命者。11月5日、6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剧目、评剧《革命家庭》将登陆宛平剧院,参加“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评剧与上海的渊源,可追溯到1935年。天津评剧名伶白玉霜等众多评剧演员把评剧艺术带到上海,并在上海创造出一片灿烂的局面。《革命家庭》更是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该剧根据革命母亲陶承口述书《我的一家》创作而成,剧中角色“江立安”原型便是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里“龙华二十四烈士”中年纪最小的青年英雄欧阳立安。该剧由中国戏剧“二度梅”获得者、“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曾昭娟领衔主演,集结了“文华导演奖”获得者张曼君,著名编剧徐新华、盛和煜等强大主创阵容。
  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谷好好是本届文华奖评委,在天津参加评审的23天里,她看了17台戏。昨天,《革命家庭》沪上媒体见面会上,谷好好透露,评委们一致肯定《革命家庭》综合实力非常强,评分高居戏曲组第一。“《革命家庭》即将到上海,对于上海的戏曲同仁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革命家庭》主演曾昭娟在塑造主人公“方承”时下了不少苦功。她说,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方承不同于我以往的所有角色,饰演她颠覆了我一以贯之的戏曲美学思想,用更为朴素的表演来体现真实情感,立起新的一种表演样式,赋予一个新的表演形态。每次排练,我都仿佛和方承一起经历着撕裂和痛楚,一次次和她进行心灵对话。”其他演员们也是如此。在创排《革命家庭》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执着严谨,尽力贴近角色的身份和时代气质。
  媒体见面会上,曾昭娟说:“从《凤阳情》《寄印传奇》《赵锦棠》《红高粱》到《革命家庭》,我第五次来上海了。上海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又是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城市,上海的观众懂戏、爱戏,对我包容有加。《革命家庭》和上海有着不解之缘,开场的上海解放,锣鼓喧天,真实再现历史。”
  评论家毛时安表示,曾昭娟的每一段唱都经得起回味,气口、表演、吐字、情感像一幅非常精彩的画,每个局部经得起推敲。
  《革命家庭》紧紧抓住评剧剧种的特点,结合人物籍贯加入渔鼓、花鼓的元素;在表现工人运动场面时,又引入了国际歌的主题。剧中主人公唱出“家碎换得山河整,为后代千家万户有和平”,母子“诀别”已不单单是亲情的割舍、革命者的壮别,而是人间大爱与革命胸襟高度融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