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曲阳路街道探索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让居委干部从繁杂事务中解放 填表工作少九成 走访时间多五成
记者 周楠 通讯员 龙钢
居委干部平时究竟要填写多少统计表格?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巴林居民区书记耿亮做过粗略统计:仅他所在的居民区平均每年需排摸统计的各类报表就达140余张。由于数据量大,每次排摸表格内容重复填写的基础信息多,且涉及多个条线工作等,牵扯了居委干部大量的工作时间,让不少人戏称自己“表哥”“表姐”。
不过,眼下这种情况将得以改善。曲阳路街道今年6月开发、9月推行的“易表通”软件,着力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将有效减轻居委负担,推动传统居委工作模式变革。这个模式即将在全区推广。
有更多时间为民办实事
原先,基层社区治理中存在“三多三少”:办公室台账多、走家串户联系居民少;重复行政劳动多,思考和研究治理工作时间少;要求居民配合事务多,服务居民需求频次少。建立一套有效、灵活的社区大数据库及数字化系统,可以让居委干部从繁杂的填表事务堆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走访居民,为居民办实事。
曲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佳纬介绍,“易表通”的数据来源于居委日常工作中排摸、积累、使用的既有人口数据、房屋数据、条线数据,在街道层面完成数据整合,将原本零散数据化零为整,通过权限分级,标签化管理,形成全街道融合、共享的完整台账链条,更有利于现有数据安全使用管理。同时对一些涉及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记者注意到,目前“易表通”平台已有党员、志愿者、业委会、居民小组长、社区人才等9类标签,还会将纯老、独居、孤老、优抚、低保等19种标签也纳入其中。通过居委干部走访随手记,不断增加和完善标签。目前已在救助为老、社区达人等场景中应用。
服务实现精准化精细化
耿亮介绍,原先,条线部门的排摸任务以空表形式层层下发,居委干部要填写大量的信息、数据,一些内容是重复的,也只能不断填写。现在条线部门运用“易表通”动态制表,通过绑定标签形成数据表单模板,带数据下发,居委干部只要在存量数据库中选定字段,动态增减一些信息即可。比如,最近街道在排摸近期来沪、返沪人员,居委干部收到的是一张带有数位相关人员信息的表格,只需要核实,更新个别信息。
从形式上,居委干部可以通过数据大屏、电脑端、手机移动端登录,日常走访居民也实现了“随手记、随手拍、随手核”,从而与居民的连接更紧密,实现各项社区治理工作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
按照目前数据库准确率,一般需要修正的数据仅1%左右。以一个5000余居民的居委会为例,一次常规排摸任务,运用“易表通”后,填表工作量可由5000余项减少至50余项,工作时间也由2天左右下降为20余分钟,也就是居委干部的工作量可减少90%以上。与此同时,居委干部走访居民的时间可提高近五成。
曲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普宝说,作为一个数字化治理的工具,“易表通”将居委干部每个人的积累变成了共享的工作笔记,相关数据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认为,“易表通”平台有利于发现基层工作的效能短板,提升基层治理管理效率,通过数字技术为居委减负、为服务居民增能。建议今后政府部门各平台数据进一步打通,条线部门可基于大数据库更好地学习调取数据,从而进一步为居委干部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