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共有85家国家地质公园。这些地质公园的诞生,预示着新世纪我国地域辽阔、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将被逐步全面开发,并将成为我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新景观。然而,与此同时尽快培养一批掌握更多地质知识的导游也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前不久,笔者到某国家地质公园学习考察,这里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着实引人入胜。但导游小姐在讲解这些鬼斧神工的丹霞景观时,还是习惯于说“这个东西像什么?”,如“神象饮水”就像“一头大象把鼻子伸到江中吸水”,至于是什么地质原因造成的,只是用“丹霞”二字匆匆带过,留给游客的仍是青山绿水的“通俗”印象。
其实,地质公园作为新兴的旅游品牌,十分适合新世纪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例如,岩溶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景观,岩溶峰林、溶洞、泉华都能形成美丽风景,但是导游词老是象形的神话,就难免使人乏味。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岩溶却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不但能追溯溶洞的形成发展史,而且可以据此推断当地地壳升降变动史。钟乳石、石笋都有年轮,仔细比较轮层间的差别,可以推断地球温度的变迁和全球碳循环的规律。
因此,在地质公园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加强导游员知识培训,让导游员熟练掌握景点的地质解说词作为吸引游客的一个“招牌”。福建泰宁县政府在重视导游员地质知识培训工作方面就值得学习借鉴。自从今年2月11日福建泰宁被评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之后,泰宁县政府就举办了多期地质公园导游培训班,邀请申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项目承担单位———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专家进行授课,受到大家欢迎。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泰宁人报名参加导游培训,其中包括七旬老人。
目前,泰宁县借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强劲东风,加大导游培训力度,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游客在泰宁的湖光山色时,对这里的原始漂流、巨岩峡谷、奇山怪石、岩寺洞穴、地质遗迹、丹霞地貌具有如此丰富的地学内涵惊叹不已。
中国旅游报刊载 (程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