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每日优鲜遇挫,前置仓路在何方?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6


  记者 查睿
  7月28日傍晚,沈佳乐在下班途中,微信群内突然收到“每日优鲜原地解散”的消息,他立刻打电话给父母,赶紧将App内400多元的余额用完。
  然而,他还是晚了一步,付款时候已显示“当前地址无货”。当时,每日优鲜在上海区域已无法下单。
  虽然每日优鲜随后辟谣“解散”,称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将暂停“30分钟极速达”,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作为前置仓的首创者,每日优鲜此番风波,让人不禁怀疑:前置仓模式真的走得通吗?
  2亿元压倒“第一股”
  成立8年来,每日优鲜正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
  因2亿元融资未能交割成功,每日优鲜宣布业务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包括暂时关闭按需分布式迷你仓库(DMW)服务和优化员工,而DMW业务占据公司85%的总净收入。
  DMW业务有个更常见的名字“前置仓”,通常指建立在社区附近的小型仓库,主要解决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能提高配送时效。2015年,每日优鲜首创前置仓模式,将生鲜配送时效提高到30分钟以内。最高峰时期,每日优鲜业务覆盖约20个城市,拥有约5000个前置仓。
  2021年6月,经历10轮融资的每日优鲜在美国敲钟上市,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但遗憾的是,上市首日即遭破发,随后股价一泻千里。如今更是深陷泥潭: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再三被纳斯达克警告、2021年财报迟迟未发布。
  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分别净亏损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加上2021年未披露的亏损数据,有机构预测,每日优鲜4年累计亏损或超过100亿元。
  菜篮子的钱不好赚
  每日优鲜深陷关停主业之困,表面上是电商“烧钱殆尽”致使资金链破裂,实质上却是每日优鲜在前置仓模式的商业变现中没有完全走通。
  “即便是初期为了扩大市场,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可以赔本赚吆喝,但长期亏损注定是资本市场无法接受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郑欢表示,每日优鲜的“30分钟极速达”对消费者来说非常有优势,生鲜品类的新鲜度更有保障,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高昂的配送费用,每日优鲜的财报显示,每一单履约费用高达20元,但用户支付的运费仅5—6元,显然无法覆盖成本。
  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客单价和毛利率都不高,每日优鲜的客单价仅80多元,毛利率也不过10%左右,另外生鲜食品的复购率特别高,每日优鲜难免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局面。同时,生鲜作为非标产品,分拣成本也不容忽视,还面临易腐坏、损耗高等客观因素。
  据东北证券研报数据,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用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3倍,平台型电商的2倍,社区团购的6倍。
  郑欢表示,“生鲜电商注定是一个需要深耕供应链的行业,菜篮子的钱并没有特别好赚。”以叮咚买菜为例,近年来加大了自营商品和预制菜的比例,降低原料成本的同时,适当地提高了毛利率,但即便如此,财报依然显示尚未全面盈利,只是亏损正在收窄。
  要想摆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通常来说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其二是向消费者收费。事实上,每日优鲜此前曾推出“每天首单免运费”的优惠信息,之后便取消了,这也是变相地“向消费者收费”。至于降本增效绝非一日之功。
  前置仓仍有想象空间
  至于前置仓的未来,郑欢认可其存在的价值,但只能作为生鲜电商的补充业态,并不具有普世替代性。前置仓和运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仓库多,运力可以适当减少,反之则必须加大运力,但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租金和人工之贵,大家都有目共睹,因此如何平衡前置仓和运力的投入,需要电商平台不断磨合总结。
  “在生鲜电商领域中,‘最后一公里’难题是普遍存在的。”郑欢认为,在低客单价和高复购率的趋势下,生鲜电商仅仅靠拼运力,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相比之下,社区电商采用的隔日达和门店自提的模式,既能将社区的生鲜需求一次性送达,用冷链运输车替代“小电驴”,还能通过消费者自身消化“最后50米”的运力。
  东北证券也指出,前置仓定位在一二线城市,与社区团购错位竞争。前置仓提供的价值是为消费者极速送达高质量产品,而社区团购提供的价值是极致性价比。
  郑欢还发现,一些生鲜电商正在发力“产地直采”模式,特别是稀缺的“时鲜货”,从产地直接送到用户手上,平台可以减少库存压力,实现轻量化运营,消费者也乐于为“稀有”“新鲜”付出略高的价格。“不过这种双赢的模式,适用范围比较小,局限于少数尝鲜类产品。”
  当然,前置仓“天花板”在哪里,仅凭每日优鲜的案例,也不足以说明一切。
  目前,电商平台的竞争下半场,正从规模转向效率。叮咚买菜在2021年第三季度将经营战略调整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注重提升毛利率和运营利润率水平。据天风证券测算,在毛利率25%的假设下,客单价达到58元、单仓日单量达到1000单时,能实现履约层面盈利。换而言之,前置仓的发展前景仍有想象空间。
  艾瑞咨询一份报告预计,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超万亿元,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仍将持续。前置仓的政策利好也不少,2021年7月,商务部等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菜市场、前置仓成为需要优先配齐的基本保障类业态。
  最新消息显示,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称一直在寻找新的融资,也在试图寻找买家,努力寻找出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