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记者 舒抒
日前,中山公园万航渡路(凯旋路—华阳路)综合提升项目公布最新建设进度,现场已开始绿化种植及架空线入地工程收尾。预计今年国庆前夕,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山公园将“打开”万航渡路沿线围墙,完成2号门、3号门改造,以全新姿态展现百年名园宜古宜今的景观风貌。
结合苏州河华政段景观步道开放、20路公交车站保留提升,整个中山公园万航渡路区域将进一步彰显百年校园、百年名园、百年梧桐、百年公交的历史风貌与人文内涵,为市民游客提供有温度的城市慢行休闲空间。
建两座全新广场
相比中山公园南侧沿长宁路的主出入口1号门,公园北侧沿万航渡路、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仅一街之隔的2号门、3号门,平日在此通行的大多为周边居民和华政师生,“存在感”较小。但此次中山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关注点恰恰是公园北侧区域,将实现公园万航渡路一侧整体开放。
工程涉及拆除公园所有临城市公共界面(道路)的围墙,确保视觉上为市民游客展现通透的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公园出入口景观。同时,因地制宜设置公共开放空间,连接中山公园和万航渡路沿线的道路交通设施。项目工程将重点打造两个节点:一是公园3号门区域,即公园西北角万航渡路近凯旋路一侧,相应的配套用房将进行重新整合,腾挪出公共开放空间,形成苏州河华政步道与中山公园西北角衔接的景观绿化广场,并以公园内树龄超过150年的梧桐树命名,取名“梧桐广场”;二是公园2号门与华政大门之间的空间提升,结合20路公交车站的功能与形象更新,打造中山公园与华政校园慢行系统衔接的景观广场“兆丰广场”。
蕴藏城市百年缩影
不只是打开中山公园北侧区域,此次综合提升工程的另一大亮点,是整合串联华政长宁校区和中山公园慢行系统,打造“四纵”衔接点,逐步形成没有隔阂的区域慢行空间网络,最终实现百年校园与百年名园的“无缝衔接”。
为了让市民更便捷地步行抵达这一区域,工程还因地制宜地设计了特殊的道路实施断面,增加了沿河慢行空间的宽度。同时,将公园内原有的慢行道及万航渡路南侧的人行道空间结合,进一步提升市民慢行体验。万航渡路南侧腾挪出的人行道空间,将用来增加该路段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同时提升机动车通行能力。
为了有机串联华政“百年校园”、中山公园“百年名园”、华政思孟堂“百年建筑”、20路“百年公交”、万航渡路“百年道路”和华政古银杏、中山公园古梧桐等“百年古树”等丰富的历史人文元素,此次中山公园综合提升工程的部分铺装工艺延续了苏州河华政段曾采用的水洗石、水磨石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