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记者 李晔
工厂已复工,暂时无法返岗的企业管理层,可依靠数字化产品,全时在线掌握生产进度;按照现有人力和物料,该恢复几成产能,才可避免投入不足或过当?当企业吃不准时,不妨借助仿真模拟数字化工具来作出科学决策。市经信委近期先后公布两批防疫期间公益软件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涉及50余家互联网和软件企业的近70款产品,可满足工业企业协同办公、在线签约、疫情防控、设备运维、数字工厂等多方面需求。
自4月中旬以来,上海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以链带面,越来越多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其中首批666家“白名单”重点企业的复工率已超过95%。这也部分得益于数字化对制造业的赋能,得益于“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所带来的厚积薄发,尤其是5G、大数据、智能化生产线等数字技术,成为保驾复工复产的关键角色。
据悉,市经信委于4月24日公布首批疫情期间公益软件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清单后,上海已有近4000家企业用户申请应用相关产品。部分产品因贴近需求,尤其受复工复产企业欢迎。如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启想智联”全流程制造与供应链服务,对不同地域的分布式协同工厂进行管控,避免出现因单一地域或单一工厂异常导致生产瓶颈,能确保电子元器件制造和供应链在疫情期间仍保持正常高效;海尔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卡奥斯数字孪生”产品,可打通企业设备和系统间数据,在数字孪生技术支持下,打造高保真、实时同步的虚拟实体,1∶1复刻现实,帮助复工复产企业科学预判与决策。
为更大程度助力复工复产,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也及时推出了“工赋(AE00)星球·工业数字化赋能系统”(在首批公益软件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清单内)。该系统旨在打破工业数字化转型大潮中的壁垒,提供供需对接、资讯互通、专家陪跑、政策发布等多种服务,目前供需对接板块已上线。工业数字化赋能系统还推出了贯穿4至6月的“工业互联网春天行动2022”,通过价值共生对话、标杆工厂实地探访、工业数字化供需对接大会等系列活动,将持续保驾护航上海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