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上海全市范围的核酸检测正在展开 上海全市上下尽锐出战 决战在每一条街巷
昨天清晨,一批来自浙江的医务队员,途经南京路步行街,前往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工作。记者 海沙尔 摄
记者 茅冠隽 舒抒 黄尖尖 唐烨 周楠 杜晨薇
4月4日,上海,寂静——全市大部分区域尚处于封控或管控阶段,“足不出户”是人们对防疫大局的配合与支持。
4月4日,上海,热闹——为尽早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核酸检测。为此,全市上下尽锐出战,全国各地医疗队星夜驰援,以快制快,要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
核酸检测要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必须全员投入,兵贵神速。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位上海市民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主力作用。
我们撷取了上海4月4日的城市印迹,从中可看到一座超大城市在特殊时期的有效动员、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看到上海的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和全力以赴。
行驶在偏僻乡间小路
4时15分 崇明区东平镇
天还没亮,居委干部周婧从办公室的钢丝床上醒来,本想蹑手蹑脚地迅速洗漱,却发现居民区书记黄莉莉已经坐在桌前,开始整理前一晚打印好的2000多张纸质版二维码。简单打了声招呼,周婧就进入工作状态,拿着线路图逐一核对当天要跑的点位。
4时30分,穿好防护服的周婧走出办公室,空旷的农场地区冷风呼呼地吹,她不禁缩了缩脖子,钻到了自己的车里,开始一天的工作。
包括周婧在内的四个“大白”,和东平镇其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要在一天之内跑遍150多个外围散户点位,给2051人进行核酸采样。这些散户点位分散在全镇120平方公里范围内,近的,距离居委会只有几百米;远的,距离居委会有几十公里。
“千万注意安全!”周婧出发前,黄莉莉再次提醒。“有些点位在偏僻的乡间小路边,开着导航也找不到,全靠我们自己的经验。”
东平镇地广人稀,在全镇范围内依然留存有不少农场建筑,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承租了这些房屋,就近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这些建筑不属于镇里的任何一个小区,属于社区外围的散户点位,交通不便又分散,管理起来非常困难。而且,这些点位上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强——农忙时节来务农,农闲时他们往往就到别的地方去打工,这也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东平镇相关负责人说。
东平镇经过前期排摸,摸清了住在外围散户点位里的2051个外来人员情况。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这部分人群的核酸检测,东平镇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采用流动采样法——由各居委外口协管员带队,开车流动检测,逐个点位服务,不漏一人。
特殊群体一户一方案
6时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
“我们的居民特别好,都很配合,很有秩序!”西成里居民区负责人王莉莉说。一大早,居委干部带领志愿者拿起小喇叭,站在小弄堂口,以一个弄堂为一组,依次叫居民出来排队接受采样。小弄堂狭窄且曲折,居委干部提前规划好排队路线,确保居民不走回头路。
西成里是旧改地块,居民居住环境较差,老年人、体弱多病人群与残障人士等需要特别照顾的人有不少。为确保应检尽检,让居民能够快速安全地完成核酸采样,居委干部提前做好预案,帮助好、服务好特殊人群。
小区内的老年居民,普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居委干部替他们想在前面,244张登记二维码被打印在纸上,前一天就送到了70岁以上居民手中,让他们第二天能快速采样。旧里房屋没有电梯,很多木头楼梯破败不堪,窄得只能容得下半个脚掌。一些老人腿脚不好、背部有疾病,下楼很困难。居委干部就带领居民志愿者提前了解清楚老人情况,“一户一方案”安排妥当。4日,居委干部组织了多位居民志愿者,又背又抱,帮助十来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全下楼,做好核酸采集后,再将老人平安送回楼上。
西成里还有36位老人长期卧病在床,完全不能行动,工作人员为他们开通了采样绿色通道。居委干部带着医护人员在小巷里左拐右拐,爬上爬下,来到这些老人家中,一一做好采集工作。从6时到13时,小区内1646人终于全部完成了核酸采样。
不测核酸?不行
6时10分 长宁区天山路街道
“爷叔,您在店里吗?我们来测核酸了,您戴好口罩再出来哦。”一早,一批身穿“大白”和“小蓝”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走上街头,组成移动采样点,对上海市区的沿街商户、商务楼等六小场所(小餐馆、小网吧、小旅馆、小浴室、小歌舞厅、小理发店)展开核酸采样。
在长宁区天山路街道,16个六小场所和商务楼采样点同步启用。金虹桥国际中心的采样点设在大楼标志性的“拱门”下方,场地空旷、通风良好,有足够的空间实现间隔2米的排队要求。
“我的健康云截图不小心删了,马上就要排到我了,怎么办?”在金虹桥核酸检测点,一名保洁人员排队时焦急地向一旁身穿防护服的志愿者求助。“您不要着急,健康云App现在能打开吗?您找‘核酸检测’,点击登记,你的二维码就会出现。”指导她的志愿者是来自金虹桥广场的一名安保人员。
本轮核酸筛查开始前,金虹桥楼宇方面主动提出,除了提供采样场地,还可召集近20名驻守的安保、物业人员作为志愿者,帮助街道维持秩序,指导人员完成健康云的登记和截图,还能帮助操作PDA扫码。
市中心商务楼、沿街商户种类繁多,人员流动性大,如何确保应检尽检?“3月31日提前摸清人数,4月1日核酸筛查、3日的抗原检测也都排摸了一遍人员,尤其要摸清小商户里是否有人留守。”天山路街道营商办负责人范卓毅说。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通过网格化监管,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对自己负责路段的商户都很熟悉,4月1日前已完成了对沿街商户留守人员的统计。排查时,工作人员还同步查看了店内是否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如没有,则劝说店内人员不要驻留。对于躲在店铺里不出门、不愿配合采样的人员,各街道均第一时间联动属地派出所,对店内人员进行劝诫并完成采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采样点数据自动汇总
7时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
“请5号楼居民戴好口罩,有序下楼,准备接受采样了!”5号楼微信群内,小组长发出通知,窗外也传来了大喇叭的广播声。居民纷纷下楼,有序排队,前往设在小区内的采样点。居民从下楼到采样结束,全程只花了十几分钟。
每轮到一个楼栋,志愿者与楼组长都会仔细清点人数,居委干部则会打开手机上的临汾“民情日志”数据系统。系统中接入了居民信息,基层人员通过数据查看,再结合人力排摸,可以做到核酸筛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启动核酸筛查前,街道20个居民区的居委干部已对3.4万居民情况精准排摸,根据每栋居民楼的采样人数与需要搀扶、坐轮椅等特殊人群的情况,预估出每幢楼所需的时间,进行过几次演练。
在上海市经信委支持下,紧急上线的“上海市HS样本转运小程序”昨天在临汾路街道率先试用。这一小程序将核酸采样中的送样流程进行了“数字化再造”:在生物转运箱贴上二维码,送检、运输、机构转运、开箱等各个运送环节经过工作人员扫码确认,采样点、转运车和检测机构的数据实现了关联,管理调度人员查看后台数据即可实时掌握采样信息。通过该程序,街道当天50个采样点的实时采样人数、实时采样管数、已运送管数等关键数据都会同步共享给社区。
观光车成了移动采样车
7时30分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
“居民们,做核酸啦!移动采样车到你家门口啦!”3辆白色的移动采样车驶入皇朝别墅小区。特别的是,每辆车身上都标有“上海动物园”几个大字。这是本轮核酸筛查前,上海动物园向所在地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出借的3辆电动游览车,用于支援大型居民区的移动采样工作。
使用移动采样车的小区包括皇朝别墅、虹桥中华园两个小区,共有10幢公寓楼和280幢别墅,居民有440户约1100人。两个小区面积总和超过9.5万平方米,而居委会的干部和社工只有6人,面对如此捉襟见肘的局面,街道工作人员开始想办法。“有同事想到上海动物园有观光车,而且上海动物园正好是我们的党建联建单位。”程家桥街道自治办工作人员段立彬介绍,动物园得知街道的用车需求后,二话不说就同意出借。
7时,3辆电瓶车在皇朝别墅小区整装待发,每辆车上都贴了一句话:上海一定赢!医护人员清点车上医疗物资后发车,每辆车上包括一名驾驶员、一名采样人员、一名PDA扫码员和一名秩序维护人员。“动物园观光车有一大特点,最后一排座位是背朝驾驶员的,恰好可以供采样人员就座,还有地方存放物资。”通过合理分配座位,扫码人员坐在采样人员背后一排,居民扫码后就能直接在隔壁采样,然后从车的另一侧离开现场,有效避免了与排队人群的交叉聚集。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也盼着能早点把车还给动物园,疫情过后,大家再一起去看小动物!”居委干部说。
小分队哪里需要去哪里
8时20分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
“爷爷、奶奶,我们来给你们做核酸采样了,不要紧张哦。我们先登记下你们的身份证……”欧阳路街道核酸检测“彩虹”应急采样小分队得知,四达路58弄世博花园小区有一对老年人无法下楼接受采样,便立马赶往世博花园,上门为老年人采样。小分队负责人介绍,仅4月4日上午,他们就为辖区内的5位老年居民进行上门采样。
据了解,居住在世博花园小区内的这对老人中,老先生88岁,中风导致瘫痪卧床不起;老太太也已85岁,患有帕金森病,行动不便。老夫妇所属的祥德居委会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与街道相关部门联系,请求街道帮助解决。于是,欧阳路街道通知“彩虹”应急采样队上门去为老人采样。采样结束后,小分队的成员还嘱咐老人安心休息,有困难可以找居委干部。老人连连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社区封控后,欧阳路街道完善核酸筛查体系,成立了核酸检测应急采样小分队。小分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核酸筛查工作,为街道增加一道“防火墙”。另外,小分队还针对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化帮助,比如为不能下楼、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采样服务,为有就医需求的患者提供就医对接服务,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体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虹口区还有多支类似的小分队,哪里有需要就赶往哪里,广中路街道、江湾镇街道等都成立了由年轻的医务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应急采样小分队。
员工边封闭边生产
8时50分 浦东新区康桥镇
三名负责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和企业志愿者已做好了准备:167位美特斯邦威的员工将在这里接受核酸采样。之后,他们又将奔赴各自的岗位,远程保障企业的电商运营和物流工作。
康桥镇目前约有近万名企业员工,封闭在各个工厂内。康桥镇经发办主任李束告诉记者,为了加快核酸采样进度,同时尽最大可能避免各园区、厂区员工接触,镇里在5个园区、4家重点企业内分别设立了9个采样点,按企业组织人员分批次完成采样。
以其中一家重点企业——美特斯邦威为例,企业在康桥镇共有两个办公地点,封闭在公司的员工超过400人,由医护人员分两批进行采样。医护人员到点位后,企业自发组织了志愿者团队配合扫码、维持秩序,还在采样现场布置了检测区、等待区、排队区,让人流尽量分散。
“目前为止,我们已进行了5次采样。前几次还有镇里的同志到现场帮忙组织,现在我们已熟门熟路,自己就可以组织好。”美特斯邦威采样现场相关负责人戴凤琴告诉记者。
康桥镇生产型企业颇多,园区企业员工加起来达3万多人,之所以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人就地封闭,主要是为了维持各个企业的正常运转,以及市场上的防疫物资保供。
李束介绍,园区内的企业三枪集团目前有70名员工在岗,24小时不停歇,轮班生产防护服和口罩。还有一家汽配企业,主要生产救护车的负压设备,疫情期间也不能断供。“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保障好生活和安全。”李束说。
戴凤琴告诉记者,近期得知康桥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很多都在岗位上“连轴转”工作,长期回不了家,甚至不能换衣服。“美特斯邦威正好是生产服装的,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特意将一批内衣裤送到镇里。另外,针对周边其他企业换洗衣物的需求,我们也已做好预案,随时可以提供帮助。”
一天穿梭20个点位
9时25分 杨浦区白领公寓
蓝色帐篷下,杨浦区中医医院的心病科医师赵心韵正挨个对住户进行采样。她是团队里的“快手”,一个人负责1个居民区和2个白领公寓的核酸采样工作,一上午要跑3个现场,完成1000多人的采样任务。而这是她所属的流动采样队每个人的常态工作量。如何确保各采样点无缝衔接、尽可能节约时间?
天刚蒙蒙亮,杨浦区大桥街道片区,杨浦区中医医院的采样车穿行在马路上,流动采样点指挥员林嘉文手里拿着一张路线图,在电话里不停与分散在各点位的采样队员联系。
与封控社区里的固定采样点不同,林嘉文团队所负责的是游离在社区外的建筑工地、园区、商务楼、白领公寓等。基于“应检尽检”的原则,这些流动采样点将覆盖周边社区外围人群的核酸采样。
7时,位于杨浦区宁国路的龙泽大厦广场,流动采样点位开始运作起来,这个流动点服务于周边2座白领公寓和2座商务楼宇。安保队员举着引导牌带领商务楼里20名人员进入广场排队,10分钟后,这支小分队结束采样返回,另一支小分队交替出发。
在大桥街道,这样的流动采样点共有20个,它们分散在各处,覆盖1万多人。杨浦区中医医院共派出了12名医师负责流动采样,然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人员和时间安排好并非易事。年轻医师们经过“头脑风暴”,画出了一张工作线路图。图上,20个点位连成线,并以线带面,划分成东、西两个片区,两名队长各负责一个片区。
“12名队员需要在采样过程中不断转场,时间紧迫,因此路线设计很重要。”林嘉文在自己所负责的片区内画出了一个“回”字形行车路线。
中午时分,大桥街道的所有流动点位均完成了采样。防疫车返程时,路过长阳创谷创业园区。“以往这个时候,创谷的年轻人会趁着午休三五成群地出来吃饭,人流车流来来往往,非常热闹。见过空无一人的城市后,我会更珍惜她的繁华。”林嘉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