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城区在白纸坊街道王府井购物中心右安门店垃圾分类驿站试点运行非居民厨余垃圾收运“小程序”测试,市、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现场观摩部分商户厨余垃圾称量计重、数据上传“小程序”等情况。
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将贴有商户名称的绿色厨余垃圾桶依次推出垃圾分类驿站,并进行人工消毒,一名工作人员将厨余垃圾桶开盖,扣在车右侧传送带上,并告知驾驶室商户名称,另一名工作人员在标识触按显示屏上确认商户信息后,启动智能称量装置,对该商户的厨余垃圾进行称量计重,安装在传送带上的摄像头则会拍摄照片。垃圾被倒入车辆后,垃圾净重等信息会自动上传,区城市管理委、收运单位、街道、商户登录小程序后,即可查看相关信息。
负责收运的北京环雅丽都第八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曹琛表示,目前,该公司装有称量计重装置的厨余垃圾收运车共有86辆,将负责全区所有非居民厨余垃圾的收运工作。在与商户签订收运合同后,工作人员会通过微信群与商户进行对接,确认对方需求,比如桶数、收运时间等,确定收运时间后,会对车辆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及时收运。“通过调整收费标准,由原来按桶收费调整为现在按吨收费,推动商户的垃圾减量。同时通过小程序的上线运行,改变了以往以商户为主的收运模式,以前,商户的厨余垃圾桶没有定数,且随便摆放等待收运,现在,小程序带来了大变化,通过提前对接,做到车到桶出,车走桶收,缩短厨余垃圾桶的外摆时间,提升了桶站周边环境。”曹琛说。
王府井购物中心入驻商户汉拿山店长樊志慧表示,通过登录西城区“称量计重”小程序,可以查看当天的收运车辆,该店厨余垃圾的毛重、皮重和净重数据以及照片。从其手机上看到,该店铺当天被清运的厨余垃圾为2桶109.4公斤。“调整收费标准后,我们更注重厨余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做到控油、控水以及垃圾减量”。
据了解,为抓好“小程序”试点测试工作,白纸坊街道承接了此次试点任务。街道工作人员赵一方表示,街道拟定了《白纸坊街道关于做好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通过市场监督所微信平台告知《非居民厨房垃圾排放登记表》的填报工作。同时成立程序录入指导组,考虑到疫情防控,为避免出现人员聚集的现象,街道以社区为单位按计划通知商户及单位携带相关材料,分时段到居委会报到,实现分批次指导录入,针对养老院等封闭式管理的单位,指导组提供上门指导服务,加快录入进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街道专班人员及指导组以现场核验及后台审核的方式,对单位填报内容进行审核把关,避免出现缺项、漏项或虚假填报的情况。“通过每半天进行一次总结,将填报现场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不断完善填报标准,最终3天内完成184家非居民厨余垃圾单位的信息录入工作。”
从区城市管理委了解到,全区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且产生厨余垃圾的非居民单位共3310家,已全部签订厨余垃圾收集运输服务合同。全区的收运车辆也已于8月10日完成全部车辆台账上报和备案登记,并完成车载称重计量设备安装。
据了解,我区采取车载称重计量系统实时获取地理信息、匹配非居民单位位置的方式称重计量,对于位置相同的多家非居民单位,在收运车辆到达该点位后,此位置全部非居民单位显示在触摸屏上,员工根据容器上的标识触按显示屏选取对应单位。
“这种方式一方面避免了在垃圾桶上安装信息码的维护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因容器更换、临时增加容器等而无法识别,影响及时收运的情况。”区城市管理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以不断完善全区、各街道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系统为抓手,加快建立“两个台账”,即非居民厨余垃圾运输单位管理台账和产生单位管理台账,形成厨余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中间及时清运并精确计量、后端规范处置的全过程规范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