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住宿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日前出台,西城区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关停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打造安全、绿色环保、服务质量一流,符合首都核心区定位的住宿业态,降低旅游密度,让核心区静下来。2020年3月,我区成立了住宿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制定了住宿业转型提升方案。截至6月中旬,我区2021年已完成40家住宿业整治提升,其中升级9家、关停12家、转型19家,实现全年任务工作目标半年完成。据了解,依据行动计划,低效住宿业转型业态要民生优先,首选便民超市、幼儿园等。
住宿业治理纳入“疏整促”
游廊花架环绕着的方方正正院落里配上老北京传统的花树和江南的假山、盆景……5月,位于烂缦胡同131号的花韵丁香酒店经过整治提升,正式开门迎客。酒店所在位置处于烂缦胡同南口,是法源寺街区的重要节点位置,灰砖、坡顶、门楼诉说出北京南城会馆文化的历史信息。
提升后的花韵丁香酒店拥有客房70间,每间客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走进房间,只需轻声说道:“小度,开电视、开窗帘……”就能全部实现。
花韵丁香酒店前身是一家旅店,“外型上看当时的旅店是一栋破旧的五层小楼,内部设施老旧,院中多处违建。”北京宣房大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伴随着街区整体提升工程的启动,区住宿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找到我们,宣传政策,提供指导,街区内的住宿业转型提升同步开始。于是,我们将原来体验感比较差的旅店提升为文化主题酒店,软、硬件都进行了很好的提升改造,客户也多了。第一个月试营业期间,平均每天的入住率为65%,第二个月开始,平均每天入住率达85%以上。”
我区地处首都核心区,除了有一批服务和品质俱佳的酒店外,还有一些体量小、品质低、环境差的宾馆,给游客带来较差的住宿体验,亟待治理。“工作专班通过走访、调研,详细掌握区域内的住宿业情况,制定了住宿业‘疏整促标准’和‘关停’‘转型’‘提升’等方面的政策”。区住宿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说,对不具备转型升级条件的宾馆酒店,引导逐步退出市场。
政策引领“一店一策”
哪些宾馆关停?哪些宾馆可以转型、提升呢?从我区目前摸索出的经验来看,对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的宾馆需要关停;对不符合标准的宾馆进行转型,具备提升条件的鼓励提升。针对不同条件的宾馆酒店,采取“一店一策”的方式积极推动。
我区面向有“转型”意愿的住宿企业,积极对接了区里的低效楼宇提升改造扶持政策;在“提升”方面则对接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政策。此外,区住宿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还统筹全区资源,做好企业服务和政企平台搭建,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住宿业转型提升中的难点和痛点,形成政策导向、资金服务、监管指导等一体化的工作体系。
在走访中发现,位于大栅栏、什刹海等旅游密度较大地区的一些小旅馆老板已经开始咨询住宿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
“从《致宾馆酒店的一封信》上,我们了解到住宿业要转型升级的信息。这两年,我们自身也感觉到这个行业不好干。”位于大栅栏地区一家小旅馆的老板表示,游客更愿意选择有特色的宾馆入住,这一地区小旅馆密度较高,他们这条街上就超过10家。
大栅栏街道陕西巷一家名叫安馨源的宾馆,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入住率持续下滑,最终产权单位决定将其关闭。2021年已经动工改造,将成为石头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周边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我们制定了多个‘政策工具包’,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区宾馆开展综合评估,实行‘一店一策’精准治理。”区住宿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制定了《西城区新增住宿业申办综合评估流程(试行)》,严把市场准入关;另一方面,通过高限执法和巡查督导,对有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宾馆酒店依法关停,对具备条件的鼓励转型或提升。通过“控增量”和“疏存量”双向发力,压缩床位规模,降低旅游密度,提升服务品质和住宿体验。
转型再利用 民生优先
我区提出转型业态要民生优先,一些低效宾馆酒店转型为便民超市、幼儿园等。
2021年年初,位于南横西街平原里小区2号楼的北京美好金巢宾馆转型成为鲜鲜蔬超市,获得平原里北区社区居民的称赞。平原里北区社区有居民2000多户,人口密度大,老龄化严重,小区附近缺少超市,“鲜鲜蔬超市的开业,正好填补了平原里北区附近没有超市的遗憾,如此一来,老年人购买蔬菜、水果都方便了,超市中商品价格合理,还经常针对小区居民开展优惠活动。”平原里北区社区工作人员说。
为了缓解学位紧张,我区还利用原来低效宾馆酒店改建成幼儿园及公立学校附属设施。截至目前,已改建近3万平方米,可以提供几百个学位。
据了解,区属企业产权的宾馆酒店,已率先实施转型提升。区住宿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市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强化住宿业规划指导,推动住宿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