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春节在长春,中秋在莆田,国庆在哈尔滨……“异乡抗疫”中的钟鸣说:付出能换来许多人阖家团圆,值得!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64


  去岁小年夜,首位逆行武汉、扶危渡厄的援鄂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因坚毅和温情的职业精神,“圈粉”不少网友。今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低调的他似乎消失在大众视线里。
  这个国庆节,钟鸣前往哈尔滨支援抗疫,别人眼中的假日,他依旧“病房—寝室”两点一线,只为病家早日康复。记者昨天联系钟鸣,他向家乡父老乡亲问候之时,表露自己心声:“我的付出能换来许多人阖家团圆,值得!”
  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委派的重症医学专家,今年起,钟鸣异乡抗疫的步伐未曾停歇。春节前夕奔赴长春,8月前往扬州,中秋节前往福建莆田,9月26日马不停蹄奔赴哈尔滨。在异地的新冠病区里指导工作、组织救治,成了常态。
  重症救治,就是随叫随到
  国庆假期首日,钟鸣的作息与以往的工作日没有任何不同。早上前往医院交班,下午讨论病例,晚上哈尔滨同道请他一起吃了小火锅,火锅里放了当地特产红肠,以此庆祝佳节来临。
  “其实新冠疫情之前,我们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特点也是随叫随到,每逢节假日总是事情特别多”,钟鸣说,“不同的是,在上海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很熟悉,而在异乡,需要一个与陌生战友磨合的时间。”
  9月26日抵达哈尔滨,他很快与当地战友默契配合,“许多工作组专家下到巴彦县、木兰县开展防疫工作,我在哈尔滨负责临床救治,大家齐心协力,疫情就会很快控制住。”
  异乡抗疫,每次都是学习
  春节在隔离点度过,中秋在福建,此番国庆长假又无法与家人团圆,钟鸣对此却看得很淡然:“我妻子在武汉学医的,去年武汉抗疫时,她很多同学都在一线,她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重症监护工作责任重、响应急,“家里人已经见怪不怪了,我在和不在,他们都习惯。”
  异乡抗疫,每一次都是学习。扬州疫情时老年人居多,福建是儿童居多……不同地区救治有着不一样的针对性,但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钟鸣告诉记者,去年援鄂时心情有未知和忐忑,而今这样的情绪早就驱散。与其他救治工作相比,除了多穿一套防护服,几乎没有太多区别。
  身为上海专家,他亦感受到各地同道对了解上海防疫工作的兴趣。“我会告诉他们,除了医生护士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大家共同铺就了一张上海防疫网络。”
  近日,哈尔滨疫情渐趋平稳,钟鸣说,如果趋势持续向好,预计10月中旬之前就能返沪。女儿正读初中,钟鸣说,只要自己有空就会和女儿视频交流。“小姑娘内向,嘴巴上不说,但我知道她内心以我为荣。”
  钟鸣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异地抗疫也成为常态,为救治患者自己时刻准备着。
  记者获悉,中山医院除钟鸣外,院感专家高晓东也先后前往外地支援抗疫,在异乡抗疫战场贡献上海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