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开学第一课”看《青春之中国》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704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基本陈列第二部分“民众觉醒 主义抉择”展柜内,陈列着一件珍贵的展品:1918年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这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之一。昨天,正值上海各中小学开学首日,一堂以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为故事背景的情景党课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内上演,通过沉浸式互动演出,带领观众回到1918年一战后的中国,重温李大钊引领中国红色工运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堂名为《青春之中国》的“开学第一课”,参演的演员全部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情景党课根据情节需要串联起了中共一大纪念馆“新生的力量”展项、“德先生与赛先生”文字墙、“觉醒”浮雕等展项,将实景与情节完美融合。演员身后,“新生的力量”展项讲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正是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而“德先生与赛先生”文字墙,则表现了一个具有更新意识的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了。随着情节推进,“觉醒”浮雕以及播放的短片,带观众走进震撼神州的五四怒潮。这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斗争,同时促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随后商人罢市,“三罢”斗争开始,五四运动的浪潮迅速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促进了亿万民众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李大钊深刻地认识到德国降服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的失败,是劳工主义的胜利,今后的世界将是劳工的世界。而中国的劳工最多,为了唤醒中国劳工的革命意识,李大钊于1918年12月初发表《庶民的胜利》后,来到了产业工人聚集的长辛店,为目不识丁的工人妇孺讲解着一战后中国的现状。情景党课中,为了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加诸苦难劳工身上的枷锁,李大钊向工人们提出共产主义观。人人都有劳动的能力,“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只有统一思想,让一个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时,中国的问题才会得到实际性解决。与此同时,他号召工人们奋起发动劳工运动,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
  这堂党课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赏。现场一位手持相机的老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不止一次来参观瞻仰中共一大纪念馆,这次沉浸式情景党课的形式非常好,效果也很好,让我们深受触动。”另一位女观众在观摩情景党课后眼噙泪花地说:“这是一次非常激动人心的情景党课,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