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口锅“重起炉灶”闯出内销自强路 老外贸上海冠华做强自主品牌“喜时”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737


  在炊具行业“潜伏”了42年的老外贸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公司,这些年最不愿见到的就是国人“万里背锅”。
  这家位于崇明的代工厂,几乎制遍全球好锅,心中却有多年不甘。为不再单纯“为他人做嫁衣”,冠华12年前在国内注册了自主品牌,但因不专业也不专心,“国货当自强”计划搁浅。但去年疫情以来,冠华的一场“绝地反击”在上海相关部门和电商平台的支持下真正开启。
  疫情发生前,冠华年出口锅具超过1000万只,市面上动辄上千元的欧美知名品牌锅,冠华是它们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尽管代工量巨大,也不愁海外中高端客户,但企业早有“单腿走路”的隐忧。2009年,冠华注册自主品牌“喜时”,尝试通过传统代理渠道打开内销路,也一度开出线下专柜,但效果不佳,企业也没再坚持。
  疫情发生后,冠华出口订单骤降八成,取消或延迟发货的订单致库存积压,千名员工等要工资,海外产业链也出现转移苗头,“单腿之痛”终于显现。但危机中又隐隐浮现新机——由于国内疫情得到平稳控制,内需市场消费需求率先复苏。此时的冠华,又想起那个沉睡多年的自主品牌。
  重启“国货当自强”计划,绝对是场硬仗。好在企业并非孤军奋战。去年5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支持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为企业纾困解难进行特殊管理的若干举措,经市商务委撮合,冠华入驻拼多多平台。
  这一次,冠华全力以赴,与电商“店小二”联手开展前期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双方得出共识,即便代工大牌,也不能照搬同款。欧美锅具以煎、煮为主,整体入烤箱,无需防烫手柄。而国内以炒为主,无把手不成锅,对锅底不粘的需求也很大。电商数据对国内用户“画像”也提示,“喜时”不必大小尺寸通吃,可主攻大容量产品。于是,冠华将锅具各类特征重新排列组合、调整优先级,以最快速度开发出新款。这口锅煎炒两用,带不粘涂层,容量比国内同类锅多出50%,具备舒适握感和防烫手柄,专为国内市场量身定制。与此同时,“喜时”引入当下时尚,将直播间搬入崇明工厂,或开启产品溯源,或邀请上海名厨在镜头前爆炒钢钉、细吹面糊,以体现锅底无划痕、无粘连等优异特性。
  这口锅与欧美中高端品牌同线、同标、同质,价格却只有大牌的十分之一,自然一出道即成爆款,单日最高销量超过3000口,工厂为此连夜赶工。来自用户的反馈也几乎清一色五星好评,有人留言“质量好到哭,真担心企业亏本卖”,还有用户迄今已回购5次。
  品牌重启首战告捷,极大提振了企业信心。董事长黄华峰透露,除了拼多多,冠华还在京东、天猫等平台布局,加大运营投入。受到新品适销的激发,企业已开发出200余款新品,包括能煮奶、煮面还会变身蒸笼的奶锅等。今年,冠华计划全年内销占总体销售额达到10%,并定下5年内实现内外贸均衡发展的目标,“现在,我们的外贸订单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这绝不会影响我们坚持把内销之路走下去的决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