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电影消费悄然升级老牌新丁各自出招 沪上影院错位竞争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0


  最近,放电影院在五角场正式开业,影院大军添新丁也是寻常事,只是一街之隔外,万达影城也是去年12月才登场的新科影院。这几家偏安市东的后起之辈各自支招创牌,尝试出若干种“非典型”的经营之道。与此同时,面对后起之秀,永华、环艺等一众老牌影院凭借已有的人气和优势,亦在不断调整发展策略。各家影院的经营理念与追求目标各不相同,最受益的还是沪上观众,因为这意味着普通观众能够拥有更多的观影选择。
  
  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
  
  为《静静的嘛呢石》、《父子》这些票房寒酸的文艺片集中办展映,本以为万达影城此举不会招徕太多人气,结果开幕那天一看,影厅几乎满座,周边高校一众学子都来捧场。争取高校学生,培养潜在观众,这是万达开业以来的一大策略。
  
  五角场周边聚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几十所高校,是一个地道的大学社区,而大学生正是看电影的生力军,是影院争取的重要消费群。据万达影城经理透露,大学生占万达所有观众的40%。为了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培养大学生对电影的兴趣,影院推出“万达电影讲堂――新锐导演系列巡讲”、“六代坐庄――华语电影精品展映”等活动,为导演和影评人、导演和学生创造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这些活动指向明确,就是为喜欢电影的学生服务,活动的文化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占有大人流量优势的柯达和环艺等老牌影院则依然坚持将消费群锁定为影院附近的白领,并针对他们展开一系列活动。比如环艺惯用明星策略推动市场,柯达则与徐家汇一带的外资公司紧密联络,进行市场促销。
  
  “1+X”模式的冲击波
  
  放电影院名字别致,标志着“第三代影院”粉墨登场。影院的招牌是“1+X”的经营模式。“1”是电影,“X”是在电影这个平台上设立的相关休闲娱乐元素,包括电影点映吧、碟店和书店等内容。除了看正在档期的电影,观众还能自己点播已经下档的影片,或者买些电影延伸产品。影院经理表示,各家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大同小异,“X”才是体现差异的地方。他们希望这一新模式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体会另一种看电影的方式。对影院来说,则是多了票房以外的增值收入――目前影院开张不到一个月,大抵还在摸索阶段,“X”的收益稳定在总收入的20%左右。
  
  但同行的一些“大哥大”对“X”的作用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这种模式更多的是一个概念,对提升影院形象肯定有好处,但观众去影院看重的肯定还是电影本身。所以,他们更强调培养忠实目标受众,就像环艺负责人提到,环艺的放映条件多年来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柯达影院的经理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即影院最首要的是给观众提供良好的观影氛围,观众愿意舍弃DVD走进影院,就是要享受影院看电影的感觉,所以观影质量才是吸引观众最重要的因素。
  
  良性竞争与差异化策略
  
  无论新的老的,还是门对门的,竞争是肯定的,各家影院谈到这个话题都很低调,选择将竞争化为动力。环艺老总表示,随着新影院开业,竞争对手自然在增多,但新鲜血液的融入对原有影院以及旧有格局都是很好的促动,激励相互做好做强。而放电影院负责人在谈及与万达影城的竞争时表示,两家都是后起之秀,两者之间更多是相互促进,共同开掘沪东地区的电影市场,还有些战略伙伴的味道。
  
  事实上,影院的低调源自对上海影市的信心,几位负责人都认为上海市场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这就是他们可以努力的地方。柯达影院经理认为,影院最重要的是根据自身的不同条件、不同市场开展不同的活动,形成不同的特色。万达负责人也谈到,各家院线之间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发挥各自特色,提高品牌识别度,争取不同观众群。可以说,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是未来一段时间影院发展的趋势,而这也将有助于促进上海形成良好的影院市场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