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贷“井喷”符合预期
央行上海总部3月17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本市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404.1亿元,同比多增205.3亿元。此前数据显示,1月份本市新增人民币贷款950.1亿元,为去年全年贷款增量的三分之一。两月相加,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超过去年增量的50%。“井喷”的信贷投向了何处?巨大的投资又意味着什么?
巨量信贷流向何处
据记者向本市各银行采访了解,前两个月的信贷投放中,增幅上,各产业、各领域信贷投放比较均衡;增量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世博会及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占据了主要位置。央行上海总部统计调研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到行业,中资银行投向制造业、租赁商务、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和建筑业的贷款分别增加61.7亿、56.5亿、37.4亿和31.9亿元,四行业贷款增量占比达98%。”
国家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诸多重大基础项目建设相继启动,全力跟进自然成了银行信贷的首选。以农行上海分行为例,该行2月中旬与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签订协议,提供300亿元综合授信。市农行项目负责人表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拉动面广、产业链长、见效快,是农行信贷投放的重中之重。
世博会是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大机遇,也成为银行放贷的主攻方向之一。交行上海分行与上海世博土控公司日前签订150亿元银企合作协议,重点支持上海世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工行上海分行表示,围绕世博的越江隧道、机场扩建、城市道路改扩建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等一系列配套工程的信贷已经开始稳步提款。
在日前召开的金融支持区县经济发展会议上,各银行也都抛出了大单。国开行、工行等13家金融机构与黄浦区等重点区县、企业签订了500亿元的合作协议。连同会后签订的21个项目在内,合作总额共计650亿元。
充裕流动性暖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暖经济保增长,需要银行信贷推动,贷款高速增长符合预期,数据也预示着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不断落实,流动性正向实体经济中不断地传导。
巨量放贷是否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新增坏账?据了解,目前央行已经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鼓励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应该说,这些贷款资金将有助于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升级转型。
目前,本市各银行信贷投向计划基本涵盖了国家产业振兴计划中的九大产业。
交行上海分行日前与宝钢集团签订《并购贷款合同》,提供7.5亿元并购贷款,用于宝钢收购宁波钢铁有限公司56.15%的股权。交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石化行业之外,其余九个行业并购都已在各银行计划之内,在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十大行业必将掀起并购大潮。工行上海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对于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和重点振兴产业,我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扩张与风险寻求平衡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银行业资金投放集中度较高,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占比可能在40%以上,且以大企业为主,不利于分散风险,更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央行上海总部统计调研部人士则认为,目前的信贷高速增长仍在合理范围之内。
工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一直尝试在扩张信贷和控制风险之间寻找“平衡点”。据了解,工行通过企业的存款情况,排摸企业偿债付息资金来源,判断企业到期偿债付息能力,并在付息日前10个工作日、到期前3个月,关注企业账户的资金,确保有足够资金付息,落实企业的还款来源,同时对重点客户的贷款余额进行了严格控制,有效地防止了坏账风险。
同时监管部门也调整了风险控制策略。上海银监局表示,银监会已经明确将政策从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的“双降”变更为“双控”,即坚决控制不良贷款快速反弹,将不良贷款比例有效控制在2008年底的水平之内。
据透露,上海银监局特别关注贷款集中度风险,要求各银行进行均衡投资,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则鼓励使用银团贷款来分散风险,而集团客户的风险控制也受到了高度关注。上海银监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仍有相当一批大企业大客户,由于自身管理水平不高,盲目扩张、投资失败、财务混乱等问题层出不穷。银监局要求关注这些大企业大集团,不要贪大求全,以免风险过度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