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乞丐调查报告获科技创新奖引发话题---创新,离不开人文关怀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2

  在上周落幕的第22届上海英特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高二女生黄妍一份对上海265位乞丐的调查报告,获得了一等奖及其他五个专项奖。对此有人表示疑义:社会学领域的调查,也能算科技创新,而且还能得奖?
  在黄妍看来,进行一项社会调查所需的严谨性,丝毫不亚于一项科学实验。她利用8个月的课余时间,走访了全市11个区的265位乞丐,不仅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还要用一些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乞丐的年龄分布、行乞时间长短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小黄觉得,写社会现象类的报告,很容易倾向主观主义。因此从一开始,她就坚持“根据数据和事实下结论”。这种对真实性的坚持,是进行任何一项科技创新必须坚守的基础。
  市科协赵卫健告诉记者,英特尔创新大赛从一开始设置学科领域时,就将“行为和社会科学”列为14个比赛学科之一,旨在鼓励青少年在更宽泛的“科学”范畴中,培养探究精神。这是一种创新能力,黄妍得奖很正常。
  多次担任此项赛事评委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陶冶认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上海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是一种可喜的变化。而且,报告背后传递出人文关怀,除了“乞丐调查”,还有对聋哑人生活的关照,对现代化城市中那些“被边缘”的老城厢生活的记录等。这些报告最打动评委的,恐怕是浓浓的人情味。
  不少专家进而指出,如今有意识培养青少年的人文情怀应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在正确价值观的驱动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新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