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紫竹科学园区构筑和谐高科技产业高地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7

  作为政府、民营企业和高校共建发展的新型高科技园区,上海紫竹科学园区凭借在科研、人才、资本和产业协同互动中具有的核心优势,努力建设成集教育、科研、孵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学园区。今年,紫竹被列为“市抓实力、区抓活力、企业抓动力”中四个重点建设园区之一。
  集聚研发中心形成产业发动机
  紫竹从2002年创立伊始,就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研发与服务。紫竹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光电子技术、数字技术、新材料和生命科学等6大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吸引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风险投资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目前,紫竹园区着力建设电子IT园、生命科学园和新材料园已初见成效,吸引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其中。
  英特尔公司总投资达4000万美元、建筑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的亚太区研发中心将在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而英特尔的渠道平台事业部全球总部落户紫竹仪式已在8月1日成功举行,成为上海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级总部,这也是英特尔自成立以来首次将完整的产业部门的全球总部设立在美国以外的地区。
  无独有偶,美国软件业巨头微软也将在今年9月入驻紫竹信息数码港,并计划在园区购买50000平方米土地构筑其在华长期发展的基地,在2008年将微软在华业务全部迁入其中。届时,紫竹将真正成为微软中国园的所在地。而微软与上海合资的微创软件在紫竹的技术研发中心已在今年的7月11日破土动工。
  此外,力芯集成电路、意法半导体研发、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组织工程中心、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众多研究开发机构也已入驻紫竹。这些知名公司研发中心的入驻,将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大量的科研技术人员,形成相关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的产业群。这样又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在紫竹,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集聚效应。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未来的紫竹无疑将成为带动周边乃至整个上海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注重和谐发展打造独到软硬件
  在招商引资中,紫竹始终将项目的环保性作为考查的重点,突出生态发展、人文环境与产业特色的主线,并配合以高质量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力争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创造一个居住与创业两相宜的人文化生态环境。因此,那些可能会带来严重污染的制造业企业,哪怕项目再大,引入资金再多,紫竹也会将其拒之门外。而研发中心带来的污染比起工厂,显然要小得多,而且与紫竹的科学园区的宗旨吻合,也就成为紫竹招商重点。
  紫竹的生态建设一直是园区引以为傲的方面。园区滨江大道位于黄浦江上游段,长约8公里,进深200-500米。在目前已经建成的1公里长的样板段上,绿树成林,鸟鸣蛙叫,沿着黄浦江建成的亲水平台可以让人们一边享受江边的徐徐凉风,一边观看黄浦江上船来舟往。每隔500米还有一个娱乐休闲屋,红色的外墙在绿色的背景中格外亮眼。除了景观外,滨江大道还突出了防汛功能,融入环境的梯式结构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按照规划,建成后的滨江大道将划分为8个主题区段,每个区段有独特的园林环境和建筑形式。整体形态犹如镶嵌在黄浦江第一弯上的一条森林彩带。良好的环境也将促使园区的入驻企业更为自觉地进行环保。
  除了在环境上下足功夫,紫竹更通过完善的服务,使企业能迅速进入角色。在招商过程中,紫竹实行项目经理制,每个项目都有一名招商人员全程跟踪,提供项目申报、审批、工商注册、政策法律咨询、人才引进、财务培训、风险投资等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在入驻后,企业将得到园区的技术专家委员会和投资专家委员会的指点,能在EDA、IP库、投资咨询和IC人才这4个平台上进行有效的交流。
  发挥高校优势培育战略型人才
  在紫竹规划的7000亩大学校区里,有上海交大和华师大两所国家级高等院校。如何开展产学研联动,发挥高校的各项优势,是紫竹的另一工作重点。高校的任务在于培养人才,而紫竹的高科技产业需要人才,两者在人才上有了共同的交汇点。
  紫竹从一开始就与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固定了企业与高校间人才、研发渠道。例如,上海交大的微电子学院专业定位于园区内的IT产业,园区就出资帮助该学院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而企业也乐意为学院的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场所。
  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紫竹并不要求一定要服务于园区的企业。但能够在高科技、高智商聚集的紫竹内,有机会在一家知名公司的研发中心进行实习,对于学生来说能很快地提高自身水平,对高校来说能使教育跟上科技需求,对于公司来说将有了遴选人才的机会。三方能在紫竹的平台上实现多营。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流向全国的学生将促进某些战略性的高科技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突破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紫竹的产学研模式在为全国培养高科技的战略型人才而努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