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奋力撷取世界火电机组“顶级皇冠”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39


  年仅40岁的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顾德明,昨天(8月1日)一大早就来到研究所加班。他和参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研制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刘孝峰、工程师方雅丽等一起,研究该机组油系统的设计,以及将西门子提供的部分技术图纸转化为生产图纸等问题。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是目前世界火力发电机组的“顶级皇冠”,目前投入运行的在全世界尚不满10台。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正与西门子联合开发这一产品,研制的4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将从明年起陆续交付浙江玉环电厂。
  
  力争用世界一流的技术服务全国,这是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决策层自我加压的“坐标”。今年,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将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完成研制,交付用户。现正在积极准备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设备的投标方案,不久将参加国家有关部门主持的招标会。
  
  近年来,全国性电力供应紧张,生产订单如雪片飞进了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位于闵行的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也因此几乎被用户“踏破门槛”。市场热,企业领导心里急,但他们头脑并没有“热”。公司总裁张素心、党委书记张建明带领公司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大家认识到,要服务好全国,不是简单地把生产规模做大,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本企业的发展放到国家能源战略、放到各地用户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技术能级,努力实现与全国各地用户协调联动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使他们对产品开发的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于是,环保、低排放、资源节约型产品,成为他们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与亚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相比,热效比要提高1.7%;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比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热效比还要提高1.2%。以热效比提高1%来算,对一台3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来说,一年就可以节约6000吨优质煤。
  
  于是,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等高技术“绿色发电机组”,成为他们推向市场的主打精品。他们还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5.5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汽轮机组,由于燃气轮机的进气温度达到1100℃以上,其尾气排放温度仍高达800℃多度,再去加热到蒸汽500℃以上,就可以再带动一台蒸汽轮机发电,因此循环热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了80%以上,能源利用率最高。今年,将有3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汽轮机组交付用户。
  
  为力争用世界一流的技术服务全国,该公司处处为全国各地的用户着想,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用户的特殊需求。西部地区普遍缺水,他们就研制了不需要大量使用水来冷却的“空冷机组”,用空气来冷却机组,今年将研制完成60万千瓦的空冷机组;中西部地区为减少铁路运输的压力,将有的电站建在煤矿坑口附近,变运煤为输电,他们就专门研发了坑口电站,根据当地的煤质引发的技术参数的变化,设计与其相适应的汽轮机;热电联供发电机组使用发电后的余热供暖,可为电站周边地区提供暖气,特别适应高纬度地区的城市居民区。他们生产的一台热电联供发电机组能有效减少居民区的许多“小锅炉”、“小烟囱”,一举多得,因而大受市场欢迎。
  
  为力争用世界一流的技术服务全国,公司领导班子努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为稳定科研队伍,即使在前几年企业还亏损的时候,公司就拿出几百万元给技术部门的科技人员加薪。加薪幅度最高的是科研项目领军人物。科研人员说,这份工资拿在手里,觉得肩头沉甸甸的。近年来,公司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投入均占销售收入的3%至5%。
  
  如今,该公司已经集聚起一批紧盯世界一流目标、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在近300名科研人员中,有博士2名、硕士5名,30岁以下的青年才俊占六成。公司还出资让一批科技人才去西门子学习进修,在一批技术骨干中培养MBA,使他们成为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与西门子、中科院、上海交大、上海理工大学等结为产学研战略联盟,“借脑引资”,进行科技项目合作攻关,使自主开发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力争用世界一流的技术服务全国,自然受到了全国各地用户的好评。昨天傍晚,在汽轮机车间宽敞的厂房里,为温州电厂生产的亚临界3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提前完成总装发运了。上海市劳动模范、车间主任徐自忠指着厂房内的一台台机组告诉笔者,这些机组是为宁夏中宁电厂、四川攀枝花电厂、南京热电厂和江苏宜兴电厂等生产的,不久都将发运。公司党委书记张建明说,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35.5台共计509万千瓦机组的生产任务,相当于2002年全年的生产任务。今年公司全年生产目标是1000万千瓦,力争达到1200万千瓦,将比2002年翻一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