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长宁教育先行 长宁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数字长宁、教育先行”。“数字长宁”为作为区域发展之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奠定了发展基础。三年前,长宁区教育局就审时度势提出了以“数字校园”打造“数字长宁”的宏伟目标,一手抓校园信息化,一手抓“校际互动”,依托“数字长宁”提供的社区网络与资源平台,构建虚拟大校园,将教育教学活动延伸到社区,以“教学通”引领“社区通”,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02年起,该区每年投入3000万,用作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信息化环境建设基本到位
全区所有中小学校都建设完成校园网和校园网站,部分学校还装备了先进的无线上网设备,电脑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播室、移动多媒体小推车已经普及。03年起,该区已在起始年级配备“数字教室”和“数字办公室”,逐年滚动配置,直到所有的教室、办公室都成为“数字教室”和“数字办公室”。为部分学校配备了用于信息通告的校门口大屏幕电子显示屏和用作校园互动窗口的触摸显示屏,营造校园数字化氛围。
二、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为全区各中小学校配备了教育网络管理平台,在校校通与班班通的基础上,从校长做起,所有学校都已实现日常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教务、成绩、教师、科研项目、办公自动化、学生综合素质等管理模块,师生可以方便地查看通知、课表、教学计划、日程安排、学生成绩等动态信息,使学校管理准确、清晰、科学、有序,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教育网络为社区服务
为了方便全区学校、家庭和社会人士对区域教育的共同参与,共同拓展长宁教育信息网功能,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面向社区,学校信息对外公开,部分教学资源与社区共享。我们的社区人士可以在长宁教育信息网上下载、办事、咨询、留言、查询学校电子地图等。一些学校开始向家校联系网络化发展,家长在这些学校的校园网上可以浏览作业布置、查询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信息、给校方留言、与教师和更多家长在线讨论等。
四、数字教学实现校际互动
正式启动市级重点课题《区域推进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多维度、全方位地积极研究并同步推进数字化学习和校际互动。02、03年该区举办了两届数字化学习展示交流活动。第一届活动,在全区34所学校开设研究观摩课56节,各校相互观摩研讨的人次近千人;第二届活动,在全区56所学校共展示上课课时139节,说课73节,各校相互观摩研讨的人次超过2000人。两次活动中,各校师生制作或收集了学习资源近2000件,300多个师生自建的主题学习网站,全部上传、共享在区域资源平台中。
这些活动极大地营造了该区数字化学习的浓厚氛围,大家可以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在线观摩精品课,利用学科教研博客网站实现在线研讨,学生家长利用网络在线参与教学活动。师生深受启迪、深受感染,踊跃行动,使该区的资源建设与数字化教学活动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都实现了飞跃,深化了校际交流与共享。
通过几年的建设,长宁校园信息化工作已有成效,校际交流日趋频繁,虚拟大校园开始凸现,长宁数字校园的雏形已经形成。为巩固现有成果,努力将“数字校园”工程打造成为“数字长宁”的标志性工程。2004年起,长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是举办“长江之旅――校际网络协同学习”活动,以活动促应用,以活动为载体,让长宁的师生都能在网上学习;让长宁的师生发起一场以长江为主题的全国性的网上学习运动,打造“数字长宁”的亮点。
展望未来,长宁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校际之间,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交流便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名人、社会人士通过“数字校园”,相互交流、经验共享、共建资源、协同学习、合作工作。从而使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数字化,并通过网络进入家庭与社区,联动家庭与社区资源,以“教学通”引领“社区通”,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