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市工商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2007年9月份开始,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为期四个月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其声势之大、力度之强、要求之高,是近年来历次专项整治工作中前所未有的。对此,上海市工商局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四个统一”的要求,以完成“两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为目标,发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6.6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户21.3万户次,检查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1.2万个次;取缔食品无证照经营5554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81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案件616件,案值765.2万元,罚没金额241.7万元;查获不合格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95.9吨;监测建材、家用电器、进口食品、儿童玩具等十类重点商品845批次,查处不合格商品案件523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284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3万元。本市流通环节未发生一例食品安全事故。
年底,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验收组来沪,在检查中,未发现应建立食品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而未建立的现象;在工商监管范围内,也未发现食品无照经营的现象,对本市的专项整治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上海工商部门的三项执法检查成效显著,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建立,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达到了预期效果,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市42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873个集贸市场、2503个商场、3173个超市,100%建立了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全市乡镇、街道、社区46406个食杂店,100%建立了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基本解决乡镇有固定场所的小食杂店、小摊点的无照经营问题。
跨前一步主动出击
食品安全事关每一个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作为市场监管主力军的工商部门,全力以赴地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应尽的职责,也是历史的使命。为此,工商部门坚决贯彻国务院和市政府的各项要求,勇挑重担,重拳出击,认真实施战役方案,迅速而有力地查处各种违法活动。
普陀工商分局在整治期间查获一起利用店堂广告及其他方法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的行为。自2007年9月起,上海西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其经营的“丰滑火锅”店内进行“金秋特价季”促销活动,在店堂内摆设印刷广告,在店堂门口放置菜单宣传册,在供消费者点餐的点菜单等多种形式对其提供的菜品作宣传。这些宣传品上都印有如下文字:“冰鲜肉类从宰杀到食用仅7天,冰鲜上等牛肉和羊肉,吃谷物育肥,鲜嫩多汁”。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所提供的肥牛1号、羔羊卷、羊排卷及上脑冰冻的牛肉等四种肉品,都是零下18度保存运输的冰冻肉类,而不是“冰鲜肉类”,从屠宰、排酸、分切、冲洗、制成、冷冻、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周转到公司,再由公司加工切片,提供给消费者食用,已经远远大于7天。事实证明该公司的宣传内容与事实情况不符,属于虚假宣传行为。工商普陀分局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的规定对该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
2007年11月初,工商松江分局泗泾工商所接到洞泾镇政府电话,反映在砖桥农民工子弟学校东侧有一制假窝点。工商所立即出动执法人员,会同公安、盐务、质监等部门,对该窝点进行了突击检查,这个窝点是一个临时违章搭建,现场有大量袋盐,地上堆放着大量盐面,盐袋上有的写着“上海盐业公司”,有的写着“湖北精制盐”,现场没人承认是这些盐的物主。经清点,窝点内存放盐品有10吨之多。现场还发现了2万只写着“上海盐业公司”的空包装袋和2台封口机。当场,盐业部门确认这是一个冒充上海盐业公司盐产品的制假窝点。工商执法人员当场对这批盐、各类包装和加工工具进行了查扣,彻底捣毁了一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窝点。
最近,工商部门在市场检查中发现外地一些冠以“世纪华联”字号的企业来沪发展加盟店,使用“世纪华联”牌匾,与本市的“华联超市”、“世纪联华”造成混淆,严重误导消费者。而且此类店家大都以销售食品为主,没有实行统一标准和管理,商品的进货渠道混乱,商品质量问题较多。对此,目前工商部门正对使用“世纪华联”牌匾(店招)从事经营活动情况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检查,以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立规立章长效管理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不能仅仅靠一段时间的突击整治、一个案件的查处而能抓好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从而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为此,市工商局从立规立章着手,对本市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商场、超市、商店以及杂货店实行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台账制度。目前,本市共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42个、集贸市场873个、商场2503个、超市3173个,100%建立了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共有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46406个,100%建立了食品进货台账制度。统一了全市食品交易市场、超市和食杂店的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的内容和格式:对食品交易市场,制定推行了《上海市食品、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供货商登记台账》、《上海市食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登记台账(肉类销售、活鸡销售、粮油销售)》、《上海市食品、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进货登记台账(肉类进货、活鸡进货、粮油进货、豆制品进货)》3类8种示范表式;对超市、商场和食杂店,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制定推行了《上海市食品经营单位食品进货验收台账(供超市卖场、商场使用)》、《上海市食品经营单位食品进货验收台账(供食杂店使用)》2种示范表式。同时,采取“一户一户查、一户一户过、一户一户帮”的措施,严格检查索证索票和各类台账的落实情况。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食品交易市场和经营者实行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的计算机管理。在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商场建立符合示范表式要求的电子台账,实现食品安全的信息化管理,增强食品的可溯源管理。
嘉定区安亭镇集贸市场是安亭辖区的重点市场。现共有经营户151户。由于场内经营户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建立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台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安亭工商所发扬螺丝钉精神,发挥聪明才智,在建立食品索证索票及进货验收台账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首先协助市场管理者建立场内商品供应商台账。由于商品种类多,供货商也多,且遍布上海各区及附近省市,在索证上存在一定难度。工商干部在摸清全部商品及供货商情况后,就守在传真机旁,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给商品供货商,一个星期内完成了市场内所有商品供应商资料与证明,并整理归档。接着协助场内经营者做好索票、进货验收台账工作。安亭集贸市场内有一经营小包装食品的李姓经营户,因文化程度低,对着一大堆票据与台账,一时束手无策。工商干部看到后,主动上前帮助她。一名干部帮助她整理进货凭证与商品,另一名干部帮助她将商品一一记录到进货台账,并指导她怎样记录、如何保存相关凭证。在工商干部的耐心指导下,她通过一次、二次的学习记录,学会了台账的记录。当工商人员经过她的摊位前时,她高兴地拉着干部的手说:“你再帮我看看,记得对不对?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什么困难都解决了。”
安亭工商所还想出了“商品、台账、进货凭证一一对应”办法。安亭镇新源路上的“美宜家”杂货店,刚开张两个月,经常出现商品漏登记、缺票据现象。本着指导服务的态度,工商干部为其购买了小夹子、小标签,为其店内货架贴上标签编上编号。然后按照货架编号,将每个货架上的商品登入进货台账,再将商品进货凭证资料整理归档,做到店内商品、台账、供货商资料一一对应。业主邓某高兴地说:“谢谢工商所的指导。你们在检查中不但没有责怪我,还帮助我健全了进货台账资料,教会了我经营管理。我一定会继续做好的。”
工商静安分局曹家渡工商所要求所有场内经营者,均收集有效进货凭证。对水产、蔬菜等经营者因供货方原因,难以提供有效票证的,该所干部利用双休日连续走访了城郊结合区的15个水产、蔬菜批发市场,主动与批发商以及批发市场的开办单位联系,了解不能提供有效票证的原因。以求各方努力形成共识,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关系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丝毫不能马虎。
南北货是每个农贸市场经营品种最多的摊位,曹家渡工商所采用专人蹲点指导的方式,手把手地教会每一个经营者如何收集、整理、归类、检索有关供货商的证照和进货票据。还从类别(如米面、杂粮、调味品等)到进货日期分门别类地帮助指导个体户梳理票证。最终硬把南北货摊位内总共近160家供货商信息全部清理完毕。
兢兢业业工商风采
在120天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工商部门全体干部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全身心投入,加班加点,不辞辛劳。
工商杨浦分局大桥(定海)工商所副所长小赵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白天奔波在监管一线,晚上还要加班加点。繁重的工作消耗着他的体力,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三个月下来他瘦掉了将近十斤。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直到专项整治结束,大家才知道,他的儿子一直在发高烧,住院已经近一个月,而他却从未向大家提起过,也从未请过假。
工商卢湾分局淮海中路工商所辖区为纵长2.2公里的淮海中路商业街区。在专项整治初期,他们所汇全所之力、聚全所之智,及时研究工作措施,讨论难点突破,积极发扬“不讲分工讲分忧”的精神,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主动跨前,密切配合,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专项整治中,他们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督促经营者明确自身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在100%指导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台账的基础上,继续对辖区超市、食杂店逐户复查,严格检查重点区域和示范街食杂店的进货索证索票、进货台账执行情况,辅导经营户完善台账登记,切实做到检查到位、宣传到位、整改到位,确保不遗留死角、不放过问题。尤其对长春食品商店等食品销售重点单位,明确专项整治工作联系人,定人定岗专门负责索证索票和食品台账的建立完善,指导落实了熟食类产品当天进货当天销售的管理制度,长春食品商店严格实施这项剩余食品当日销毁的制度,获得了国务院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同时,工商所管辖地域是卢湾城区中心,无照经营与“居改非”、市政动迁、下岗失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整治难度大,过后回潮快。对此,工商所采取“取缔一批、办照一批、限期收回场地一批、调整业态一批、街道帮困一批”的做法,有效开展了无照整治工作。尤其对淮海中路855弄内的食品无照经营钉子户,联合多家执法部门进行整治,最终由法院强制执行恢复其违章破墙的建筑物原状,取得良好效果,本市《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目前,工商部门正采取积极措施,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并着力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中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