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眺望新宁洱更美丽 上海志愿者在地震灾区云南宁洱县过年
新年里,打电话给远在云南宁洱县的何芫秋,电话那头传来一片欢声笑语。“我们县团委正在组织游园活动,从县城和四面八方村寨里来了许多人,大家聚集在广场上,掷飞镖、套圈圈、打可乐瓶组成的‘保龄球’……玩得可高兴了!宁洱县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完成,这是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大伙儿说,这个年可不同寻常。”何芫秋的话语中透着兴奋。
何芫秋是来自上海高校的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去年,他从华东师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留在上海找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并不难,但他选择了赴西部地区志愿服务一年。“到基层服务,可以增长见识,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机会难得。”
去年7月底,何芫秋来到志愿服务地―――云南省宁洱县团委。而就在6月3日,这个县遭受了6.4级地震,道路受损、房屋被毁、通信受限。“第一眼的感觉是,整个县城灰蒙蒙的。广场上支起帐篷,无家可归的灾民住在里面,满脸愁苦。”到团委报到次日,何芫秋就被派到裕和村灾后重建工作小组。
裕和村,46户人家,176口人。有的民房砖瓦散落破损,需要修建;有的房子严重拉裂变形,需要重建。党和政府承诺,春节前让灾民全部搬入新居。一些村民犯嘀咕:“几个月就能盖起新房子?”何芫秋他们为村民们鼓劲添信心。政府部门根据受灾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发放补贴,小何和同事们挨家挨户“摸底”,提供切实材料使补贴工作顺利进行。盖新房,政府推出优惠贷款政策,村民们怕“还不起”,小何就一遍遍做解释工作,帮助村民算“经济账”。
灾后房屋重建工作十分繁重,眼看有的施工队不能按期完成任务,何芫秋和工作队队员就捋起袖子“上阵”。搬砖头、铺地砖、清理建筑垃圾……许多事情边学边干,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连着一、两个月没有休息日。一天早上,在搬运砖头时,小何只觉一阵头晕……村民们送来了红糖和鸡蛋让他补充体力,“城里的大学生来干这样的重活儿,真不容易”。
经过六七个月的奋战,宁洱灾区的破损瓦房消失,一间间新房拔地而起,“春节前让灾民全部搬入新居”的承诺实现了。连日来,村村都在搞新居落成庆祝活动,村民们舂着糯米粑粑,跳着民间舞蹈“三跺脚”,端出美酒,鞭炮声此起彼伏,喜庆的气息洋溢在整个县城。
因为要帮助县团委筹划和组织庆祝活动,何芫秋决定留在宁洱过年。何芫秋和工作队员们都成了“红人”,村民们纷纷拉他们到自己家去做客、吃饭。村民李大爷得到政府1.9万元补贴,又贷款1万元,盖起了六七十平方米的新房。老人乐呵呵地挂上春联―――“春为花四季,党是福源泉”,横批“不忘党恩”。
村民老袁给何芫秋打电话:“小伙子,真难为你了,在我家搬砖头、铺地砖。要不是你们这么拼命干,我不可能在新房子里过春节。你们工作组就要离开咱们村了,真舍不得呀,都没请你们顿饭。”何芫秋心里暖洋洋的:“只要村民们能开开心心过节,我们这点付出不算什么。”
节日里,空闲下来,何芫秋喜欢登上当地的东塔山,眺望整个县城:成片的新房挺立,斜顶红瓦,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眼前是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新宁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