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004-200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发展报告》发布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52

  由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共同主持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发展研究有了成果:《2004-200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发展报告》5月23日出炉。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普遍把“诚实”列为第一重要的品行;多数中学生认为父母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初中、高中学生学业负担偏重。
  本次研究抽样调查的样本为上海市在校中小学生约3960人,同时还有1000余份家长问卷,部分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教师等接受了访谈。
  本市对中小学生学业“减负”各项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任重道远。近九成小学生表示“喜欢上学”,大部分小学生有较充足的睡眠时间。但是,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学业压力增加。超过六成的初中生和九成左右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下。约九成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习上有心理压力。近半数小学生、超过六成的初中生、约六成高中生参加课余补习班。大部分中小学生每天放学后的休闲娱乐时间不足1小时。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超过半数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其中,认为受母亲影响最大的比例分别为34.2%和30.2%,受父亲影响最大的比例分别为25.6%和25%。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忙碌、竞争压力大、或缺乏相关意识,疏于和孩子沟通交流。例如,初中生普遍认为父母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太关心自己的情绪变化。
  有关基础道德和人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都将“诚实”列为第一重要的品行。中小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普遍较强,在回答“到了晚饭时间,你有事还不能回家,会主动想办法通知家人吗”时,63%以上的中小学生选择“经常会”。大部分中小学生对道德规范认知正确,且有践行愿望。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认为自己能做到“孝敬父母”、“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常怀感恩之心”等。中学生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主要标志”,选择比例最高的依次是“能为社会作贡献”、“高收入”、“获得群众拥护”。
  中小学生对关系国家利益等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度较高。中学生对于“在全球化时代也应重视发扬民族精神”、“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必须做到的基本规范”等,有着高同意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