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世博元老”季路德――一支笔和一份情怀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91

  在世博局,有一个人所共知的“世博元老”,他从1999年起,就将个人命运与上海世博会捆绑在一起,时至今日,已为世博会工作了11年,几乎见证了上海从申博到办博的所有历史时刻。他,就是现任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研究中心部长的季路德博士。
  难忘荣耀一刻
  1999年的5月31日,市政府开会听取外经贸委关于世博会的详细汇报。在这次会上,上海市领导做出了集体决策,决定要成立一个申办工作筹备小组,办公室设在外经贸委。从此时起,季路德便与世博结缘。
  一切从零开始。曾任管理学教授的老季开始起草官方文件。这支笔,此刻唤醒激情和灵感,将他的聪明才智挥洒到了极致。在申博的3年里,他先后为各级领导起草讲话稿140多篇,主编申博简报200多期。他的电脑,成了世博资料库;他,则成了一个“世博通”。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小城蒙特卡洛,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中国上海和韩国丽水、俄罗斯莫斯科、波兰弗洛兹瓦夫、墨西哥克雷塔罗5个城市,摩拳擦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有史以来世博会申办国家数量最多的一次。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时任国务委员、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主任委员吴仪亲临现场代表中国进行陈述。季路德紧张地守候在会场外面,手机一直与上海的同事保持通话状态。“投票要进行四轮,到了第二轮后,我特别紧张,因为当时韩国人集体欢呼,而那时我什么都不敢多想……”当最后宣布上海申博成功时,季路德兴奋地冲到广场海边,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诉上海同事。“那一刻是我11年来心情最舒畅的一刻,3年的日夜工作,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真的不容易。”季路德向记者谈起那一天,仍难掩心中澎湃。
  修改《注册报告》
  申博成功后,季路德依然拿着他那支笔为世博会的各种活动撰写策划。
  2005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的《注册报告》正式提交国际展览局。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对其中的几个章节不甚满意。《注册报告》是申博后的最重要活动,它将明确世博会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向参展国发出邀请。这一次,修改《注册报告》的重任又交给了刚调任世博局研究中心主任的季路德手上。
  迎难而上。老季亲自整理、归纳了国际展览局对《注册报告》提出的180多个问题,并一一做了分析。其中,单是为了制作一份符合西方人阅读习惯的PPT汇报稿,他就先后拜访上海多家广告公司,与大家一起彻夜研究方案。两周后,国展局执委会会议上,这份《注册报告》的修改稿终于顺利通过。洛塞泰斯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追求“理想城市”
  季路德亲历了主题演绎不断深化的整个过程,从全球性创意征集,到核心概念的确立,老季以他的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和坚韧毅力,为世博主题的定位注入了活力、深度和精彩。
  上海世博会在世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同时确定的5个副主题也与城市发展有关,包括多元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创新、社区的重塑和城乡的互动。而对于这些内涵,季路德有着自己的理解,“人,是城市的细胞、是灵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地球和城市的未来则相互依存。”在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老季想得最多的不是庆功,而是世博会将给上海留下什么。
  这些年来,老季还抽出休息时间在国内外开讲座,向世人介绍上海世博会。在讲座上,季路德有意识地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世博会主题联系起来,专家们都感觉眼前一亮。有一次,有位专家还在会后给他发短信:“以前自己对中国馆到底该展示什么,一直挺困惑。今天听你一讲,我的思路全都通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