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提升机构功能力推原创作品 上海文艺创作精品迭出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2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参照国际非营利性演艺组织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以“演出季”为核心的专业运营,充分发挥下属院团的演艺产业链效应,在提升机构核心功能、推进演出有效运营、力推民族原创作品方面取得了成效。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组建一年来,以提高集团演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从战略规划的制定转向机构功能的提升,在参照国际非营利性演艺组织运营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以“演出季”为核心的专业运营,发挥演艺产业链的联动、互动和聚合效应,提升院团的艺术创新能力。
  提升机构核心功能支撑院团创作演出
  大剧院艺术中心积极推动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音乐厅的合作试点,以演出季的运营为内容,探索院团与剧场在演艺策划、市场推广、赞助营销、客户维护等运营方面的新机制。目前,上海交响乐团的50余场和上海民族乐团的20余场演出均已排定在上海音乐厅。同时,中心还将今后所有引进的芭蕾项目的交响乐伴奏任务交于上海歌剧院,并与上海歌剧院共同运作新歌剧,今年将联手推出经典歌剧《图兰朵》。大剧院与上海芭蕾舞团还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策划、运营低票价、高品质的《走进大剧院―――经典演出系列》,今年1月到5月已集中上演了上芭的经典保留剧目。
  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所属单位的36个项目获得了资金资助总计达1463.9万元。去年获得资助的经典歌剧《托斯卡》,成为上海歌剧院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保留剧目;《白毛女故乡行―――从延安到上海》,成为上海芭蕾舞团提高自身品牌和市场影响力的助推器;《朱践耳交响作品全集》,成为上海交响乐团保存民族原创作品的重大突破。
  去年以来,大剧院艺术中心以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为契机,整合演艺资源,策划打造了“艺术黄金周”的品牌推广平台。今年春节,中心推出了各类演出共计23台58场。“五一”长假期间将为市民献上22台节目和50余场精彩演出。
  大剧院艺术中心去年率先向全国公开招募上海民族乐团团长,建立经营管理人才的选聘、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文艺院团的经营管理者试行契约化管理,有效推进了文艺院团的事业发展。同时,进行了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研究,建立了“红名单”,制定了一系列人才管理、培养和培训计划。
  实施演出季专业管理推进演出有效运营
  大剧院艺术中心完善以“演出季”为核心的专业化管理,引领文艺院团“演出季”在艺术创作、演出品牌、人力资源、资金筹措、观众培育和市场运营方面的主动策划、整体统筹和合理布局,强化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演出运营机制。据统计,四大院团演出季主体演出项目有80余台600多场。
  在2006年演出季,上海交响乐团以项目品牌的策划为特色,乐团与大师的合作是演出季的重头戏和亮点。上海芭蕾舞团以忠实观众的培育为特色,推行低票价、高品质的经典芭蕾系列演出和普及教育项目。如策划“舞在长征路―――《白毛女》赣、湘、云、贵、川巡演”项目,让偏远地区的观众也能一睹经典芭蕾舞的风采。上海歌剧院以演出运营的统筹为特色,20多个大型演出项目、近40场高品质的演出将分别在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场所上演。上海民族乐团以具有品牌号召力、创意别致的原创新品的打造为特色,将推出18套主题鲜明的曲目,从开门红的《上海回响》一直到《火红上海》,共计演出30多场。
  完善文艺创作机制力推民族原创作品
  大剧院艺术中心发挥艺术发展专项基金对创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重点支持院团打造民族原创和创排世界经典。上海交响乐团今年将推出四套以原创作品为主的交响音乐会。上海芭蕾舞团已经开始启动以上海风情为内涵的原创民族芭蕾舞剧《花样年华》的创作。上海歌剧院将重点创排民族原创歌剧《雷雨》《人间四月天》等,目前《雷雨》已被列入上海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上海民族乐团将重点创作四台具有上海文化特色、较高艺术水准和市场影响力的大型交响民族音乐,其中《上海回响》作为演出季开台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在积极发挥本地创作资源和人才优势的同时,大剧院艺术中心还注意引进国内外具有实力的战略创作合作伙伴。上海芭蕾舞团的《花样年华》由中法合作;上海歌剧院则与法国圣安蒂安歌剧院合作创演《采珠人》,与苏黎世歌剧院合作创演《图兰朵》;上海民族乐团今年将邀请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作曲家叶小刚、谭盾、何训田、郭文景等,组成强大创作班底。
  大剧院艺术中心还根据市场评估、经费预算、人员配置、目标观众等对创作题材进行中长期规划,强化创作规划性,今年初步制定了创作三年规划,率先将创作规划的制定延伸到了2008年。
  弘扬时代精神铸造精品力作
  上海文广集团演艺中心
  文广演艺中心今年计划新创剧(节)目23台,修改创作剧目5台,新创小节目15个,其中10台重点剧目包括话剧《红星照耀中国》、舞剧《天边红云》、方言喜剧《乌鸦与麻雀》、话剧《牛虻》、木偶剧《小红军》、多媒体杂技《时空之旅》(海外版)、舞剧《花木兰》、武术功夫剧《少林魂》,力争在今年的重大纪念活动、重要展演活动中,拿出一批有感染力、有分量、有市场号召力的优秀舞台作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广演艺中心正在抓紧创排话剧《红星照耀中国》、舞剧《天边红云》等一批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力争在今年的重大纪念活动、重要展演活动中,拿出一批有感染力、有分量、有市场号召力的优秀舞台作品。
  加强责任意识打造精品力作
  文广演艺中心今年的很多创作选题,都是一、二年前规划的,有的甚至时间更长。今年计划新创剧(节)目23台,修改创作剧目5台,新创小节目15个。在28台剧目中,确定了10台重点剧目,其中包括新创剧目:话剧《红星照耀中国》、舞剧《天边红云》、话剧《承诺》、话剧《秀才与刽子手》、方言喜剧《乌鸦与麻雀》、话剧《牛虻》、木偶剧《小红军》等7台;修改创作剧目:多媒体杂技《时空之旅》(海外版)、舞剧《花木兰》、武术功夫剧《少林魂》等3台。
  各院团加强了创作策划。话剧艺术中心安排了一系列主旋律、有分量的大作品。比如4月推出经典作品《牛虻》,6月推出建党85周年献礼话剧《红星照耀中国》,10月推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的话剧《承诺》,11月推出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本奖”的话剧《秀才与刽子手》等。
  由文广演艺中心牵头主抓的大型舞剧《天边红云》,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精心策划的选题。中心去年与合作方南京前线歌舞团主创人员进行洽谈、论证,今年初完成了剧本,10月初正式首演。
  抓住重要节点,力争精彩亮相。在今年5月的上海市新剧目汇演中,文广演艺中心有舞剧《花木兰》、多媒体杂技《时空之旅》、话剧《长恨歌》、淮剧《千古韩非》、评弹《凭什么相信你》以及与日出文化公司合作的音乐剧《我为歌狂》6台剧目入围参演,目前已经安排好演出档期,正加紧创作修改。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4月初首演的话剧《牛虻》为今年话剧创作开了个好头。滑稽剧团与话剧中心合作,将于7月创排推出方言喜剧《乌鸦与麻雀》等。木偶剧团计划推出新创作的木偶剧《小红军》,并策划了“重走长征路”30场巡演,为老区观众和小朋友免费公益演出等等。
  中心注重剧目打磨,争取参演获奖,包括舞剧《花木兰》、多媒体杂技《时空之旅》、大型武术剧《少林魂》、青春音乐剧《我为歌狂》、新概念木偶诗剧《春的畅想》等。
  舞剧《花木兰》正在把原来由悉尼舞蹈团承担的舞段,全部由上海歌舞团演员移植下来,打造中国演员版《花木兰》。多媒体杂技《时空之旅》今年准备修改创作推出海外版。美琪演出经纪公司投资制作的大型武术表演《少林魂》,今年将投入百万资金进行全新创作修改,把它打造成为有故事情节的大型武术剧。音乐剧《我为歌狂》、木偶剧《春的畅想》都将进行精心修改,力争参加全国展演并取得好成绩。
  上海市马戏学校新创排的杂技节目,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辗转三个重要的国际杂技马戏赛场参赛,荣获数项大奖,取得了开门红。
  坚持创作导向打造艺术精品
  在选择重点创作剧目时,中心创导围绕体现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主流文化特征;体现创新文化特点三个目标。今年,在各院团上报的28台创作剧目,选出了10台重点剧目。
  抓好前期论证,理顺创排思路。中心组织审看了话剧《红星照耀中国》后,召开剧本论证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剧本和进行两度创作。
  抓好营销策划,注重演出宣传。在舞剧《天边红云》创作启动时,让演出营销人员参与前期创作,把剧目创作的舞台表现形式,与演出方式、市场需求等综合起来考虑。
  发挥集成优势加强创作保障
  今年中心的重点创作项目,将进一步争取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并依托文广集团优势,在文广演艺中心内部进一步整合资源。中心还主动做好演出公司介入重点创作项目营销的牵线协调工作,把一些优秀原创剧目推介出去。另外,文广集团从去年起每年下拨1000万元创作专项资金。中心将对今年重点剧目创作给予资金支持,确保重点创作剧目在重大纪念演出和重要参赛展演活动中取得成功。
  构建新型市场主体提升项目运营能力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受到观众、业界和媒体好评的《时空之旅》始终追求艺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节目创排中坚持两个追求:一是文化追求,把中华文化元素通过现代手法推向世界;二是产业追求,打造面向市场、天天演的上海城市文化产品。《时空之旅》制度创新的核心是整合了各种优势资源,造就了一个有创新能力、具有集成商功能的市场主体。
  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联手打造的超级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自去年9月27日在上海马戏城开演至今,共演出233场,演出票房收入超过2300万元,观众接近20万人次,涉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欧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销售衍生产品超百万元。其中单日最高收入54万元,单周最高收入28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和品牌效应。
  艺术创新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创排《时空之旅》有两个追求:一是文化追求,把中华文化元素通过现代手法推向世界;二是产业追求,打造面向市场、天天演的上海城市文化产品。努力做到走向世界:看得懂、走得远、有影响;面向市场:受欢迎、留得下、有效益。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首先,《时空之旅》强调中国元素、国际制作的创作理念。一方面邀请了加拿大一流创作人员加盟。另一方面,强调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国元素,特别是江南特有的艺术特点,汇集上海杂技团国内外得奖节目,综合杂技、音乐、现场乐队、舞蹈、武术等。二是以人为本,自然流畅。创排过程中始终注重演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增强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充分给予演员二度创作的空间,使演出更为流畅。三是编排新颖,形式独特。围绕杂技本体节目,突破固有表演方式,既有单独表演,又有组合表演;既有地面展示,又有高空表演。四是剧场改建,革新突破。改建后的马戏城舞台实现了数字化控制,演出中的道具切换方便快捷,各种创新的升降装置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为《时空之旅》创造出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时空之旅》受到了观众、业界和媒体的好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日》栏目特地派出摄制组赶赴上海制作《时空之旅》专题节目,评论说《时空之旅》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好的秀之一。加拿大太阳马戏团总裁吉尔斯通过网上订票,观看后说:“《时空之旅》与我们世界巡演的节目质量相当。”更多普通市民的感受是:“没想到传统杂技还能这样演,既有趣又时尚。”
  制度创新
  《时空之旅》制度创新的核心是:整合了各种优势资源,造就了一个有创新能力、具有集成商功能的市场主体。三家投资单位中,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是多媒体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最大的演出商,上海杂技团是中国第一个出国商演的文艺团体,并在国内外赛场屡获殊荣。在项目运作中,三方突破了地域和行业的界限,优化整合了包括传媒、娱乐、创意、投融资、营销、演艺等在内的多种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合作共蠃。投资三方为创排《时空之旅》剧目,专门注册成立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项目公司―――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时空之旅》在营销上突破传统做法,确定了多元化经营、细分市场的营销模式,瞄准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抓好旅游和商务两个目标受众群,利用40多个售票网点和《时空之旅》专题网站两个销售平台,全力拓展演出市场。同时,《时空之旅》立足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通过召开“《时空之旅》江浙专题推介会”,参加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专程赴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推介等形式,把《时空之旅》推介给海内外演出商,与近百家上海及江浙地区旅行社签约,并与上海青旅、上航国旅、日本最大的旅行社交通公社(工TB)、韩国最大的旅行社哈拉托(HANATOUR)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票务销售、营销推广等领域全面合作。
  《时空之旅》的最大启示是:整个演艺业不是简单的缺乏资源,而是缺乏能够整合多种资源的集成商,缺乏将开发演艺产品和推动演艺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市场主体,缺乏符合“三贴近”、“两个面向”要求的文化产业创作、运营团队和品牌。需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加强培育和塑造。
  未来两年是《时空之旅》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广传媒集团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修改提高,努力使之成为精品;将强化经营管理,确保项目公司在未来两年内收回投资,实现盈利,同时努力回馈社会,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将通过内部培养和全国招聘,广纳贤才,加强演出梯队的人才培养,争取今年6月完成《时空之旅》B版团队的建设;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正在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演出机构洽谈,努力实现在海外定点、长期巡演的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