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块管条包”,上海将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并将这一抗击“非典”期间涌现的“一时一病”防治模式转为社区常态综合防治模式,通过属地化管理为市民健康筑起屏障。日前,《上海市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试行)》下发,该《方案》透露,本市卫生部门将协同有关部门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环境,对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健康者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属地化管理模式曾为上海成功阻击“非典”起到重要作用,此次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中,服务范围得到了显著“扩容”:除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外,建立并管理所辖社区内居民的健康档案,对流感、肝炎以及艾滋病等急性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社区内人群特别是儿童的常见病预防常抓不懈,本着“为现居地居民服务”原则,力争给市民就近求医和保健带来更大便利,有效降低医疗成本。
作为上海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收集人群疾病防治信息、监测社区健康情况、控制相关疾病和致病危险因素、强化市民公共卫生意识等预防措施与疾病治疗同时列入了服务范围,将花大力气做好防范工作,当好社区健康“守门人”。社区综合防治以宣传、教育、保健、预防等带动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也有助于控制市民医疗费用和政府的卫生总支出。
在服务多元化和工作量激增的情况下,上海区县级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机构将在市级有关机构指导下,从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两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强力监管,保证社区有高水平的卫生服务。《方案》特别设立了健康促进委员会,协调街道(乡镇)政府领导下各部门的运作。委员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行动策略和有关公共政策,保证各部门结合既定职能,充分落实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性措施,促使有关部门形成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