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解放日报今年2月16日刊登的报道《“自家人”遭遇“成长烦恼”》有了下文―――3月25日,“自家人”托老院的当家人孙保珍从虹口区民政局局长杜勤明手中接过了10万元的扶持资金。同时,自4月1日起,虹口区还将给区内2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提供105万元的扶持资金,帮助它们“长大成人”。
据悉,虹口区是本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区,全区60岁以上的老人达16万之多,占全区总人口的20.1%。该区现有的12家政府办养老机构,已经满足不了广大老年人的需求。为了促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虹口区民政局将对注册在该区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3万到5万元一次性资助,社会办养老机构与该区失业特困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区劳动保障局将按每人每年5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专家指出,解决养老问题的紧迫性和难度,不亚于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而虹口区出台的政策,标志着上海迈出了政府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的第一步。统计显示,现在上海每年退休人数达到10万人,而养老床位的年增幅只有2500-3000张,发达国家的养老床位一般达到老年人总数的5%左右,而上海目前只有1.5%,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养老需求。
对此,副市长周太彤指出,在投入主体面临是政府办还是社会办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社会办,调动社会资源和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抓紧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同时,对于社会办养老机构,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应该与公办养老机构一视同仁,给予相应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