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京剧日本“天天演”赢得东瀛观众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62

  这些天,在日本横滨大世界里,每天都是锣鼓阵阵,京腔不断。从2月的28日起,上海京剧院的3位青年演员―――丑角罗家康、旦角吕琳、武生刘涛每天都在那里的小剧场演出,而且每天一演就是6到10场。3个上海京剧青年,闯荡起了海外的大市场。
  戏服买卖引出京剧出国
  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有一天,一位日本人在货比三家后,找到上海京剧院,订制京剧戏服,说是要放到横滨大世界里进行展示。去年10月,横滨大世界开张时,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和副院长高美芬应邀前往参观,当时两人都萌生了让上海京剧扎根横滨的愿望。
  横滨大世界,以老上海风格为特色。八楼和七楼是京剧服装展示,五楼以下是上海小吃,六楼则有一个小型演出场所,开张时的演出,却是十分简陋,与楼上精美的京剧戏服十分不称。在欢送酒会上,两位院长向日本投资方提出:上海京剧院选派优秀节目,常驻在六楼的小剧场为游客演出。
  签约一年日方起先担忧
  自拿到售价公道、制作精良的京剧戏服后,日本投资商就对上海京剧院产生好感,因此欣然答应京剧赴日演出一事。
  但进而对两位院长“签订一年合同”的提议不无担忧:每天演出近10场,会有日本人来看吗?于是,他提议,先签3个月,好则续签,并且约定每3个月调换一批演员和节目。
  很快,上海京剧院选定3位青年演员,让他们排练《秋江》、《扈家庄》、《借扇》、《三岔口》等折子戏的片段,每折戏选取10几分钟的精华。
  因日方对赴日演出人数有严格限制,所以节目演出音乐只能用伴奏带,化妆也得演员自己动手,勒头也得自己勒,戏服更得自己穿。在国内京剧演出的后台,化妆师、衣箱师等各司其职,分得清清楚楚。因此,对这些“帽来伸头,衣来伸手”的专业京剧演员来说,有很多事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才演一周日方主动续签
  还只演了一个礼拜,喜讯就接连从日本频频传来。“孙院长,很多日本观众看完一场后,还留着要看第二场。”“观众原先一天只有几百人,现在都有好几千人了!”日方急切地打来电话:“不用等到3个月了。请赶快派人来日本,我们续约一年!”日方很快就尝到了甜头。载歌载舞的京剧演出吸引了人流,带来了商机。他建议,上海京剧院组织京剧延伸产品前去销售,他们也将组织日本观众到上海逸夫舞台欣赏原汁原味的京剧大戏。更让人兴奋的是,日商答应只要横滨大世界的会员达到千人,就有意在日建造一个正规的、专供中国京剧演出的剧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