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点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出发,将卫生改革和发展置于宏观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办法,循序渐进,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促进卫生改革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卫生改革与发展同宏观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相协调。2月28日在沪开幕的第三届21世纪医学国际论坛上,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特别强调了这一观点。
本届论坛由本报与中华医学会、美国医学会等单位主办,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等承办,为期三天。论坛将分为投资论坛、建设论坛和经营论坛三大系列板块,包括一场圆桌会议、五场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中外专家将围绕“现代化医院、医学中心和城市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昨天是论坛的首日,共有20余位中外知名专家应邀在上午作主题报告及在下午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医院及医疗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圆桌会议上发言。
朱庆生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促进卫生改革健康发展,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服务提供系统和投入保障机制。二是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私营、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医院从数量上已占医院总数的10%,但总体上民营和外资医院无论从数量上、规模上,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鼓励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宏观层面上形成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私立医院、股份制医院等多种所有制的医院并存,公平、竞争有序的医疗服务格局,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三是继续调整城镇医疗服务体系,着力发展、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二层服务架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政府要加大对其投入。四是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强化行业监管。切实转变卫生行政部门包揽过多、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监管不力的状况。
杨晓渡副市长出席论坛并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