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投入二十余亿元构筑保护上海市民健康安全公共卫生屏障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2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0余亿元,启动公共卫生三大重点项目、三个网络与三大落实工程,构筑一道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和维护城市安全的屏障。这是2月28日在沪召开的第三届21世纪医学国际论坛透露的信息。
  据市卫生局领导透露:到2005年,本市将完成公共卫生体系主体框架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初步建成应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与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程度与能力,努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市将启动三大重点项目:新建市公共卫生中心,发挥公共平台作用,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集传染病临床、公共卫生科研和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一流的公共卫生基地;新建市CDC实验室大楼;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确保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紧急处置和实时监控。并完成三大网络的建设:预防控制网络、卫生监督网络与医疗救治网络。
  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上海将重点构建三大工程:
  一是卫生信息工程,2003年-2004年第二季度,按照“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建成覆盖全市卫生系统的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和市、区县二级网络。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成相互关联、资源共享的人口信息、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疾病监测、卫生监督、医学情报等六大数据库,建立指挥决策系统、监测预警系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应急处置系统、资源保障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公众交流系统等七大应用系统。
  二是人才建设工程,培养和引进30名左右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其中若干名学科带头人要在国内形成较大影响力;逐步培养10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重点人才。建立一支200-300人规模的、由市CDC、市卫生监督所及本市三级综合性医院各有关学科业务骨干组成的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各区县也相应建立一支应急队伍,平时在各自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定期进行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能够按统一指挥,迅速组织开赴现场,及时开展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到2005年,公共卫生人员达到每万人口4.73人,其中卫生监督人员达到每万人口1.3-1.6人;到2005年,社区全科医师数量不低于社区医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三是科技工程,将中国科学院在上海的有关研究机构、高校、医院和CDC的研究力量组织起来,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技术支撑平台,筹建上海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布局一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建立和健全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机制,为上海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储备一批技术、培养一批队伍奠定基础。重点布局3个技术平台:生物、化学样品采集和储备技术平台、快速鉴定识别技术平台、药物、疫苗等研发技术平台。建立化学、生物危害应急专家咨询系统,为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信息和实用措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