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上海教育工作“关键词”――均衡创新合作
4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今年将在郊区落成;中高考进一步向综合评价“靠拢”;“长三角”高等教育联动,形成区域性人才整体培养优势……日前市教委最新“出炉”的2004年工作要点:改革亮点迭出,力度加大。在这幅推动上海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蓝图”中,均衡、创新、合作成为三大“基调”。
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资源
上海教育投入将进一步向郊区农村地区倾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崇明、南汇、金山、奉贤将结束没有市级重点中学的历史。分别布点在这4个远郊区县的4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将于今年9月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上海将以列入今年市府实事工程的355所郊区初中、小学为重点,为郊区公办中小学添置和更新专用教室设施设备、理化生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视频和软件,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制、特级教师支教郊区制,从而提升教育“谷底”,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考试改革向素质教育“看齐”
朝素质教育大方向“看齐”,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中考、高考改革。从今年起,逐步改进中考考试办法,精简考试科目,减少考试次数,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化整为零、综合评价、多元选择、自主招生”为原则,本市将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探索建立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相配套的学校诚信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
探索高校招生实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办法,对一部分已核定招生规模且管理规范的学校,其当年招生计划试行备案制。积极做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抓紧运作细节研究,争取今年上半年出台试点方案。
创新打造“精品”教育资源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教育创新。本市将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今年将评选100门市级精品课程,带动更多学校、更多学科参与;成立高校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指导协作组,全面推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加快国际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将扩大国际“引智”力度和渠道:鼓励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举办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在条件许可情况下,选择1到2所学校全面借鉴国外管理模式;尝试聘请外籍名专家、名教授来上海高校担任全职教授、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甚至副校长。
在基础教育领域,本市将扩大中小学双语教学试点范围,建立双语师资培训中心和教材研发中心;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信息化推动课程教材现代化;基本出齐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二期课改新教材,从今年9月起,小学起始年级全面推进二期课改。
“长三角”教育合作更“亲密”
以资源共享为目标,推动“长三角”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大型设备仪器库、图书信息资源库、专家库和教育管理资源等资源共享体系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化,构成“长三角”人才培养整体优势。以“长三角”四校―――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为核心力量,以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为重点,在新的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寻求突破。与“长三角”地区共同开发和利用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共同开展教师培训,加强教育信息交流;鼓励中高职学校与兄弟省市开展联合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