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展吸引众多观众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3

  正在上海青年活动中心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革命文物、国礼、诗词展”,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个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联合举办的展览,让人们欣赏了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词手迹;同时还编撰了《毛泽东诗词故事》,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邓颖超“索”新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这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毛泽东送给邓颖超的。
  1965年仲夏的一天,毛泽东接见外宾,邓颖超也参加了。谈话间,邓颖超对毛泽东说:“很久没有读到主席的新作品了,很希望能读到主席的新作。”毛泽东当时没作声,只是微微一笑。有一天,他给邓颖超送去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还在词的上方幽默地写下几句话:“邓大姐:自从你压迫我写诗以后,没有办法,只得从命,花了两夜未睡,写了两首词,改了几次,还未改好,现在送上请教。如有不妥,请予痛改为盼!”
  《沁园春・雪》发表过程
  1936年2月,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把陕北高原装点成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毛泽东胸中涌起澎湃的诗意,挥就了世人称颂的名篇。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参加国共和谈,遇柳亚子。柳亚子请毛泽东以诗词新作见赠,毛泽东欣然允诺。10月7日毛泽东信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将这首旧作《沁园春・雪》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既没签名也没印章。此后在一次聚会上,柳亚子请毛泽东在纪念册上再次书写一遍《沁园春・雪》。这次上款题“亚子先生教正”,下款落“毛泽东”。
  柳亚子对这首咏雪词万分珍爱,推崇备至,“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乎。”他把这首词与自己的和词一起送到《新华日报》发表,得到的答复是:发表毛泽东作品要征得他本人同意。然而,这首私下传抄稿却在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登了出来。原来,王昆仑在柳亚子那里看到《沁园春・雪》原件后抄录了一份,随后交给了黄苗子,并嘱最好能在报刊上发表,以纪念毛泽东重庆之行。黄苗子拿着抄件去同《新民报晚刊》副刊编辑吴祖光商量。正好,吴祖光从另一渠道也得到抄件,把不同抄件互相校核后,决定在副刊《西方夜谈》上发表。几天后,《大公报》又把《新民报晚刊》发表的咏雪词稿和柳亚子的和词一起发表。一时山城轰动,唱和纷纷,随后遍及全国。
  一张照片引发的诗
  有许多刊物发表过这样一张照片:剪着短发的女民兵身着白衫蓝裤,腰扎皮带,右手扶着步枪精神抖擞地立在一棵树旁。照片上的这位女民兵是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小李。
  那是1960年代初,小李参加了中南海的民兵组织,并在一次训练中拍了这张照片。1961年2月的一天,小李到菊香书屋送文件,毛泽东正在窗前沉思。毛主席转过身,突然问道:“小李,你参加民兵了吗?”小李回答:“参加啦。”为了让毛主席相信自己确实是一个女民兵,她掏出这张照片给毛主席看。毛泽东接过照片后,坐在椅子上欣赏起来。称赞道:“好英雄的模样哟。给我拿支笔来。”毛泽东拿起小李递给他的铅笔,随意取了一本看过的地质常识书,翻到一处有半页空白,便在上面龙飞凤舞地挥写了四句诗:“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重红装重武装。”江青这时恰好进来,听了事情的经过后说:“主席,我看你这么好的诗,该拿出去发表,鼓励我们妇女同志么。”毛泽东重念了一遍自己刚写的七绝,沉吟片刻说:“唔,发表时把‘重’字改成‘爱’字,就顺口多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