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12月23日从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5年多的努力,终于勾勒出完整的区域轮廓。
经市政府批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及其边界为:南起奚家港,北至北八港,西以1968年、1998年和2001年大堤(目前一线大堤部分)为界限,东至吴淞标高零米线外侧3000米水域为界,仿半椭圆形航道线内属于崇明岛的水域和滩涂,总面积为241.55平方公里。
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透露,“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划界立标和土地确权,是自然保护区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护区在协调与当地生产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先后与海洋、水务、渔政等部门进行了20余次的沟通和协调,最终大家达成默契,使边界得以确定。”
崇明东滩是全球典型的河口滩涂湿地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也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中转驿站和越冬地,每年将近有百万只次的迁徙鸟类经停上海,或停歇补充能量,或越冬,或繁殖。目前,崇明东滩记录到的鸟类有26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列入中日、中澳政府间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鸟类分别为156种和54种。
保护区工程师汤臣栋透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崇明东滩先后被围垦土地近10万亩,导致了水鸟栖息地结构的变化,使原有的白头鹤和小天鹅的适宜栖息地逐渐丧失,如小天鹅的数量已从90年代的3000―3500只降低至2000年的51只。目前,保护区已依据确定的区域范围设置界碑界桩,建立管护站点,并加强野外巡护管理和入区人员数量的控制。今后这种情况将逐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