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与产业部门紧密合作 上海高职教育尝到订单培养甜头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68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学校总量、在校生规模和招生数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增加,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构成要素,高职教育如何做到稳步发展?教育界人士认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与产业部门紧密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因此,根据产业部门的实际需要,推行“订单培养”已成为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去年起,尽管高校扩招后学生毕业进入就业高峰期,但上海的高职院校却因“订单培养”尝到了甜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如上海电机技术高专就成立了由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航星集团、上海电机厂等10多家企业老总组成的学校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运作促进了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形成良性运作的“产――供――销”经营网络,学校还结合专业发展实际组建了6个大类的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根据企业的“订单”需要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并从相关企业聘请100多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工作,使该校培养的学生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颇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达到95%以上。
  
  市教委高教处透露,市教委规定,高职高专院校设置必须要有行业背景,没有行业背景的不予批准;高职高专学校的新专业审批,无行业背景,一票否决。行业提出培养目标,学校根据行业的要求合成教学大纲,进行课程整合。因此,上海的高职院校及所设的专业,比较贴近上海的产业状况,所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的欢迎。
  
  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这是高职办出特色的关键,也是高职稳步发展的关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李进认为,学校要把市场导向,市场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作为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依据。在长期办学实践中,该校以“订单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并坚持学校与社会、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校企合作、校社(会)联携”新型的“相互作用大学”。学校建立了由浦东社会发展局和1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加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育发展理事会”,还与多家企业合作举办多种体制的二级学院,如与中外运(集团)总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外运国际物流学院、与全美测评软件系统公司合作成立ATA软件学院、与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合作成立蒙妮坦学院等。学校在这些学院中引进行业执业标准,根据企业需要编制培养计划,这样培养的学生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力求做到与企业“零距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大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前几年该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而日前该校400多名将于明年7月毕业的学生,更是被“通用”、“大众”、“贝尔”等沪上知名企业提前预订。
  
  实践证明,实行“订单培养”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对学校而言,“订单培养”有助于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准确定位,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熟悉现代化生产工艺,并掌握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充实实际操作经验。企业则通过“订单培养”有助于企业形成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管理骨干队伍,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新鲜血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