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本上海市卫生系统编织健康防护网 服务更亲民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1

  因为非典,2003年对本市卫生系统而言,是艰辛的一年。但岁末盘点发现,本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并未因“抗非”而“偏废”,卫生领域实事做得不少、改革举措不少,目的只有一个:为市民编织一张健康防护网络,让百姓享受更好医疗卫生服务,让卫生服务更“亲民”。
  变:亲民服务脸
  今年,上海卫生系统酝酿政府职能转变:变管理政府为服务政府,目的是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向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信息公示,让市民有了知情权。自去年起就开始实施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增加了医疗服务透明度,今年7月、12月的两次公示,让老百姓对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和部分病种的费用、服务满意度等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提案办理和信访工作,是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体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0月份,本市共办理人大代表提案33件、政协委员提案67件,满意率达到100%;办理来信4775件,其中重要来信225件;接待市民来访811次,其中集体来访18次。
  政府卫生网站建立起“上通下达”的“绿色通道”。在“防非”期间,“上海卫生”网站就发挥出威力,及时、权威发布疫情和有关信息1000多条,市民点击率达200多万次;为方便百姓网上办实事,网站还特意加强了有关项目建设,完成了20多种卫生行政审批项目的网上申报、动态查询、审批结果反馈等功能建设,群众上网办事,基本能“一办到底”了;此外,网页还进行了两次改版,增加了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等版块,更好为民服务。
  据今年市政风行风测评结果,群众对市卫生系统和医疗行业满意度有大幅提高,分别比去年提高11.91和13.69个百分点。
 
 建:健康防护网
  全方位关注百姓健康,本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步:一个由疾病预防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组成的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已经初步构建。
  按照今年出台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本市三年内将建成应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卫生监督系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系统、社会支持系统7大系统。目前,各区县已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各有关建设单位和建设工作小组正抓紧编制项目建议书,6个专科急救中心、6家三级综合性医院传染科等建设方案已经形成,正抓紧立项,整体工作进展情况良好。
  体现上海水平的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也捷报频传。在2轮次共6年的领先学科建设基础上,遴选出29个临床医学中心加以重点建设。年内投入建设经费1.1亿元,各中心的集聚和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反映医疗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平均住院天数、病床使用率等指标得到优化,在第五届全市临床成果奖评比中,涌现出一大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其中70%来源于在建的临床医学中心。
  贴近居民的市级医疗机构急诊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取得进展。19家市级医院急诊室改造工程提前完成,实实在在为市民改善了就医条件,缓解了拥挤的就医矛盾;今年,40家乡镇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也已基本完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