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位于本市南丹路上的徐光启墓地和南春华堂修缮竣工,将于12月底正式对外开放。目前,施工人员和园林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清扫和绿化工作。
我国明代科学家、上海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徐光启,长眠于光启公园的绿阴中。300多年来,人们多次修墓,但岁月的风雨使墓地几经“波折”。最早是崇祯七年(1634年),赐葬于肇嘉浜、蒲汇塘、法北三条水道汇合处;1903年,天主教会重修牌坊,并在墓道中建了大理石十字架;后因无人管理,成了菜园。现光启公园中的墓,是1956年徐光启孙徐海林及族人将徐光启墓和徐光启祠堂捐献给国家后修缮的,可在“文革”中成了露天仓库。1983年,墓地重建碑廊,设立徐光启塑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墓道、牌坊、华表等没有恢复,墓前所设的辟邪、石狮、石马都是从他处移来,而非原物。
为了缅怀这位《几何原本》的作者,今年6月,市文管委、徐汇区文化局投资300万元,按照原貌恢复了墓道、牌坊和石桥,重新赋予了这一人文景观以厚重的历史感。
与徐光启墓百步之遥的是明代古宅―――南春华堂。距今已五百多年的南春华堂原在梅陇,系明代张姓显宦告老所居。南春华堂屋宇宽敞、建筑精致,雕刻传神,为明代宅第建筑典范,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年久失修、残损不堪,主厅门窗荡然无存。今年徐汇区决定将南春华堂易地修复,迁移到光启公园里,与徐光启墓“相伴”,成为光启陈列馆,展示徐光启的生平介绍、文物及有关徐光启题材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