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园区向世界级高科技园区迈进
近日,张江“脑容量”迅速扩充:12月2日,北大、清华、复旦与浦东新区政府签约,合作创办北大浦东微电子研究院、清华上海微电子中心和复旦大学国家微分析中心;11月25日,中兴通讯上海研发中心在张江正式启用,成为上海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张江,这个十年前默默无闻的“荸荠村”,到2010年世博会时,将成为世界级高科技园区,成为中国和上海信息产业的品牌和标志。从引进生产线“长身体”,转向引进研发中心“长智力”,张江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三条IT产业链
张江有四条最美的“项链”,有三条属于信息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链。随着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和上海贝岭三家8英寸芯片生产线的落户,张江集聚了集成电路上下游及配套企业100多家,形成了“芯片设计-光掩膜-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目前,张江拥有全球有影响的IC设计公司70多家,拥有8条生产线,产能占全国60%-70%。从设计、生产,到封装、测试,全部由上海承担。“汉芯一号”的诞生,标志着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形成。
―――软件技术服务链。目前,已有1000多家国内外优秀软件公司汇聚张江,搭建起了“软件测评-远程培训-软件出口服务-构件化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安全服务代理-共享数据中心”的软件技术服务链。国家信息安全东部基地也在张江的土地上崛起,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2亿元。最近,浦东软件园又被批准为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
―――银行卡产业链。占地面积1300多亩的中国银联产业基地将成为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强大技术后盾。目前,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平安保险等机构的结算中心已入驻产业园,首期启动的全国信息处理中心项目计划明年8月投入运营。一条包括“信用卡-客户服务-外包服务-软件公司-制卡公司-机具制造-检测机构”的银行卡产业链,正在张江初露光华:这里将成为中国银行卡相关标准的发源地。
产业链挺进高端
抓住一个“龙头”项目,就如拿住线头,使一大串高科技配套项目和技术的“珍珠”随之跟进。张江利用产业链优势,招徕大项目的同时,提升产业水平。
中芯国际是中国内地第一家8英寸专业芯片代工厂。去年年底,它与德国英飞凌公司签定一项代工协议,获得英飞凌0.14微米标准存储器芯片(DRAM)生产技术,并专为英飞凌代工生产。中芯国际的产能可巩固英飞凌全球第三大DRAM制造商的地位。
今年,英飞凌与中芯国际再次签定协议,将目前芯片代工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工艺―――0.11微米技术转移到中芯国际。仅用两年时间,中芯国际的芯片制造技术就从0.25微米提升到0.11微米,研发能力达到0.09微米,使中国芯片制造与国际先进工艺的差距缩短了20年。
拥有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张江吸引了一批世界著名企业分别对产业的上、中、下游进行投资。这些企业包括应用材料(中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高科技技术服务公司,财富500强全球化发展增长型企业之一)、东京毅力科创(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及液晶显示器设备制造商)、普莱克斯气体(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特种气体供应商)、日月光(全球排名第一的集成电路封装企业)、福尼克斯(全球最大的光掩膜厂商)等。
挺进高端的另一个举措是引进IT企业的“头脑中心”,形成研发经济。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剑波说,目前张江的IT产业链已基本完善,接下来将会引进更多的“头脑型”企业,形成产业链的高端优势。
据统计,张江园区至今已经吸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公司的研发中心达73家,其中通用电气、霍尼维尔和毕博将其全球基础型研发中心设在张江。在与北大、清华、复旦签定合作协议后,连同上海交大的微电子学院,中国四所著名高校的微电子科研机构结伴落户张江,形成本土研发的强势组合。
世界的张江
到2010年世博会,能成为世界级高科技园区,张江有自己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在上海打响,第二步在全国打响,第三步在世界打响。
吸引国内IT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迁入张江,张江集聚效应强劲。去年以来,华虹集团总部、联想研发中心、中兴通讯研发中心、金蝶软件开发中心、夏新电子研发中心、中国银联数据处理中心和平安保险数据中心陆续搬入张江。
看中张江,因为它是企业走向全国和国际的桥梁。众多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机构入驻张江,建立起了“小联合国”的运营平台。企业将总部或研发中心设在浦东,能直接与国际大公司和采购集团交往,争取订单和技术合作,同时又能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基地相配合。
看中张江,因为它集聚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目前,张江园区有9个博士后工作站,15所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研究院。中兴通讯、金蝶软件、联想的研发中心等机构,规模都在3000人左右。
看中张江,因为它有灵活的政策,大胆突破体制障碍,促进产业链进一步发展。为加紧微电子产业链的形成,为加速银行卡产业园的发展,张江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