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今年上海郊区农民收入增幅将达到6年来最高水平,预计比去年增长7%以上;农民全年收入可超过6650元。
据调查,今年1至3季度,上海郊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549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9元,增长7.2%,增幅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郊区农民收入有新的增长,是上海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的结果,也与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分不开。农民增收的主要特点是:工资性收入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在1至3季度农民人均增收的369元中工资性收入占96.7%,达357元。农民增收的大背景则是郊区经济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实现增加值达1400亿元,同比增长16.3%。
为了确保郊区农民增收,上海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首先是着力推进农民非农就业,全市已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管理体制,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纳入了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1至3季度,各区县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0.8万个,仅此一项就拉动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其次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生产实行“零税率”,还开展了对涉及农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的专项治理,促进农民减负增收。第三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农民的积极引导,形成了增加经济作物、增加水产养殖的新格局;农民还从参与林业建设中直接受益市区两级的财政补贴资金。第四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上海郊区进一步落实农民“低保”政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各级财政也加大了对农民合作医疗的补贴,从人均15元提高到30元以上;10月20日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在郊区全面推开后,至上月中旬已有近6000名征地人员纳入“镇保”。第五是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主要是鼓励农民通过企业转制入股、房屋出租、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等多种途径增加收入。目前郊区已有8万多农户的400多万平方米房屋进入出租市场,年租金收入可达1.8亿元。
据分析,当前影响上海郊区农民增收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小、农民非农就业的压力加大等等。为此,上海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其中拓展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将成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