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第二届“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评选揭晓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19


  谁是打造“数字上海”的当代英雄?历时四个多月的第二届“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评选于日前揭晓,新出炉的IT精英们成了人们目光的聚焦点。他们中,既有在国内奋发成才、艰苦创业的青年典型,也有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青年才俊;既有上海本地培育的科技人才,也有来自外省市、投身上海信息化建设的优秀青年。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身上,IT界的新希望、新特点正愈发显现。创新研发、自主“孵化”,正日益成为新一代IT精英们的“杀手锏”。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副总裁赵宇航在成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0.18微米全套技术的基础上,设立起“校际研发资源服务平台”和“校际合作基金”,创立起一种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研发中心已申请了43项集成电路发明专利。自2002年加入银晨科技有限公司,陈超发挥出她特有的果敢、务实的“女将风范”,组织起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的面像识别技术及应用的行业研究,并提出“创建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先锋”的目标。她带领的技术团队参加了中办警卫局主持的“十六大代表证件智能识别系统”项目获得好评,也推动了“公安监控布控系统”、“民航离港旅客身份认证系统”、“银行智能监控系统”等多项公司系统产品正式投入使用。陈进的汉芯集团更是雄心勃勃,在自主研发出首个完全由国内设计、生产、封装和测试的“汉芯一号”项目的基础上,又立志推动“汉芯一号”的后续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并筹建起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三年来,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已突破1000个,技术产权交易突破500亿元。凭借高新技术的转化,一批国企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民营科技企业也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起自己的孵化基地。
  吴卫平创立的上海互联网软件有限公司,创造性地将“孵化”平台搬上了政府门户网站。他们将研发的软件大胆应用于浦东新区政府网上办事系统、金山区全区电子政务系统、银行按揭贷款业务系统等等。如今,公司不仅拥有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也将自己开发的政务软件孵化、运用于各省市100多个政府信息化项目中。对于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总裁张士平来说,与一批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项目的主动“联姻”,为他赢得了最广阔的“孵化基地”。公司组织开发了多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的系列软件产品,并主动实施于上海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询系统及上海社会保障卡应用系统等。
   
获奖的上海IT青年俊才是:吴卫平、张士平、陈进、曾璇(女)、陈超(女)、陈剑波、左峰、章勇、赵宇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