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据上海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12月1日披露,上海市加快发展“非农”就业的新战略,将构建以相同就业服务和相同优惠政策为特征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体制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并结合今年“新增40万个就业岗位”实事项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针对性措施,高招频出。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就业岗位12万多个,“非农”就业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享受与城镇劳动力相同的就业服务政策。截止到目前,全市所有的建制乡镇都建起了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并实现与市、区县级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资源共享。今年以来,又有20多万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免费办理“求职登记卡”,与市区失业人员一样获得免费介绍职业、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以搞非正规就业。
郊区实施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也与市区相同。属于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范围的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吸纳失业、下岗协保人员一样,都可视作享受优惠政策对象计算比例,可以按规定申请减免四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所得税。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可与失业、下岗协保人员一样,享受各类税费减免。
青浦区结合产业布局的区域特点,实施“西劳东输”、“青劳外输”工程,并把它列为区促进就业工作指标进行考核落实;闵行区抓住建设卫生城区、文明城区这一契机,开发一部分适合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岗位,比如配合水环境的河道保洁岗位、配合公共绿地养护的护绿岗位、配合城市卫生管理的保洁岗位、配合联防管理的保安岗位等,都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奉贤区多种渠道发展劳务输出,如庄行镇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仅在区内外投入的劳务输出广告费用就达2万多元,四团镇积极向外拓展就业渠道,与外高桥保税区的16家企业建立协议关系;崇明县规定,2003年至2005年间每向岛外、境外新输出一名本县城乡劳动力,由县政府给予奖励50元。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在本市今年推出的12个“万人就业项目”中,就有专门针对农村青年的“郊区青年技能培训”项目。最近,郊区各区县正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陆续开发一批上海发展建设中就业需求量较大的定向培训项目,将培训导向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切实的措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