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长三角将带动周边地区实现现代化,成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一大引擎。”而今的长三角正被说此话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负责人格林所言中,“长三角效应”显著,周边地区与长三角正在积极对接。
11月下旬,著名旅游城市黄山传来消息:黄山力争在2010年形成到上海、南京、宁波、合肥等中心城市的4小时陆上交通圈。目前,徽杭(黄山至杭州)高速公路(安徽段)将于2004年建成通车。通车后,由黄山市到杭州的交通时间将缩短为2小时,到上海的时间将缩短为4小时。
与此同时,沪苏浙的“工业粮仓”淮南市正在努力消除与“长三角”经济运行机制上的差距和壁垒,充分利用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等有利条件,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快与“长三角”经济圈的对接。
同时,处于长三角与皖江开发区结合部的安徽宁国市,正在从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了“融入长三角,建设新宁国”与长三角对接的战略。今年以来,宁国修通了通向浙江的一级公路,在杭州、温州等浙江大中城市专门设立了办事处。马鞍山市也作出了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与长三角联动对接发展的战略决策。
长三角与珠三角间的福建省的一些地市和企业已经或正筹划着与长三角紧密合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5日,仅福建长乐就有2千多人来无锡投资,累计投资已超过40亿元;在厦门的一些港资银行或台湾银行还专门在长三角设立了分支机构。福建省的一位负责人说,福建要腾飞,必须全方位打开通道,激活要素,拓展腹地,与周边联为一体。
与长三角的合作,早已摆上江西的议事日程。江西上饶市就制订了“1369”经济计划:计划至2005年,一成的农产品输入长三角,近一成的工业为长三角主导产业配套,近三成的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长三角,六成的游客来自长三角,九成的出口从长三角通关。
同样,山东的一些地市和企业的负责人近来也频频出访长三角。山东一位经济专家认为,当前,以省际开放为特征的对内开放进程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山东要想掘取经济增长的“第二桶金”,就应主动奋起,加速与长三角的区域链接,积极与长三角经济圈对接。
种种迹象表明,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辐射效应”,为周边地区与长三角的合作与对接提供了无穷的动力。而日益富裕起来的周边地区的持续发展又为长三角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这也许是长三角经济带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