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嘉定区为中小学师资合理流动层层“解套”:在校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鼓励在区内流动,据最新统计,已有240多名教师实现校际流动。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再作决定,从这学期开始,区教育系统新进教职员工全部成为“社会人”,挂靠在区人才交流中心,在社会范围内流动。
在行政分配制度下,学校教师进出两难,富余的出不去,优秀的进不来。一个简单的人事调动,单单部门就要跑七八个,这种“内耗”吓退了很多想调整师资的校长。区教育局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先要让区内教师“流”起来,于是取消行政分配,举办区内的教师招聘会促成教师流动。
这一措施打通了师资流动的通道,让各校师资结构得到了合理调节。一年前,嘉定封浜中学有两个“失衡”,一是学科结构失衡,高中物理、英语教师奇缺,二是40-45岁年龄段教师形成断层,一些教师退休后的职位没人填补。在今年的教育人才招聘会上,学校把这些岗位挂到了人才市场,揽到10位教师,平衡了师资结构。这样的学校还有不少,今年嘉定区的春季师资招聘共为51所学校解决了类似问题,103位教师实现了校际间的合理流动。
教师合理流动的一个理念是要在教师间形成竞争,让每个教师“流”到最合适的位置。
通过流动,一些教师到了更好的岗位,而落聘教师如果愿意继续留在教育系统,则在再次上岗时降低了标准,从教师降为职工,从中学教师调到小学任教。通过这种途径,民办桃李园实验中学的28名富余教职员工在7月份嘉定“暑期师资交流洽谈会”上全部找到合适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