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沪上工厂“搬家”到园区首批试点启动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32

  工厂“搬家”到园区,将有望获得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今年,首批试点已经在闵行区悄然启动,一些零星工业企业成为了第一批受惠者,市、区、乡三级政府联手投入了1500多万元,扶持他们搬到设在工业园区的新家。市经委有关人士透露,明年这笔资金将进一步扩容,在全市各个区县全面铺开。
  如果分布全市各个角落的零星工业,都能集中到位于郊区工业园区,该有多好?市中心污染减少了;上下游企业扎堆使单个企业运行成本降低了;小城镇建设有了产业依托,使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使“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观念近年来逐步获得共识。但说来容易做来难。搬家毕竟“伤筋动骨”,土地动迁、新厂房的建设、员工的安置,都离不开钱,由此造成的成本让不少企业对“搬家”并不特别热衷。
  “工业向园区集中”导向资金就此应运而生,其基本设想是:各级政府联手进行一定程度的资金扶持,起鼓励和导向作用,加速这件对各方都有利的事。市经委工业区管理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扶持,上海工业布局的集中度有望将从目前的35%左右提高到55%左右;而更为远景的设想是,到2020年,六大产业基地和八大产业群将成为本市工业的主要集聚地,工业布局的集中度将达到70%左右。
  怎么补?闵行区的一些试点措施,很可能就是未来全市推广的扶持模式。这1500多万元中,500万来自市经委,而区、乡两级政府提供了两倍以上,即1000多万元的配套资金。
  这笔钱以贴息的形式,用于企业“搬家”和工业园区建设产生的各种投入。比如动迁土地成本。据悉,从2002年开始,该区共有203家零星工业向园区集中,由此带来动迁土地成本就达4.9亿元。又如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变电站,以解决电力供应瓶颈等。
  据悉,这个扶持模式,明年在全市推广后,有望受惠的群体将更为广泛。一方面,外环线内中心城区规划调整后需搬迁的工业企业,以及分布在市郊各工业区外、区域规划调整后需搬迁的工业企业,都是这笔导向资金的扶持对象。其中,包括老工业基地的调整,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搬迁企业向园区的集中,上海工业大集团从中心城区向工业园区集中等,都可以从中受惠。与此同时,对产业链形成具有主导作用,能迅速形成产业集群的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各类符合产业导向的新增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也可以申请这笔资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