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尚处初级阶段等现状,宁化县委县政府要勇立争先之志,善谋赶超之举,带领全县干群先行先试、激情创业、进位赶超,大力实施‘打造特色、扩张总量、优化布局、提质增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闽赣边界中部工贸旅游强县。”10月12日,就如何贯彻好市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的决策部署,中共宁化县委书记肖长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肖长根认为,宁化要实现跨越发展,重点要抓住五个方面:一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综合实力。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行洛坑钨矿、金江钨业等现有企业延伸链条、增加产能,新上钨制品深加工项目,发展高端钨产品,抓好铜铝锡制品、稀土分离及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打造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有色金属材料制造业基地。同时,提升特色食品、轻纺服装、林产深加工,争取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要加快发展市场物流业,快速布局和推进医药配送、粮食和水果批发、超市购物、公路港、汽车销售综合服务等一批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项目,引进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入驻,打造辐射周边的建材、家居、服装、快消品等商品流通集散中心。要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城区旅游休闲集散中心、客家祖地文化旅游景区、红色精品旅游景区、地质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加快形成“一个中心、三大景区”的发展格局,积极争创天鹅洞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抓好河龙贡米、油茶、薏米和獭兔等特色产业发展,做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
二是加快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力争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5万人。加快路网建设和城市东扩南伸步伐,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城市综合体。要推进石壁、湖村、曹坊、安远四个中心乡镇建设,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对接县城、辐射周边农村的能力。
三是改善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湖村——城区——石壁主轴,整合翠江、城郊、石壁、城南、湖村5个乡镇的优势资源,加快形成以工贸经济、旅游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集中区。要进一步改善交通、电力设施,在永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力促浦建龙梅过境铁路开工建设,做好三明至吉安过境铁路前期工作,推进建宁经宁化至长汀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县内省道改造,争取省道205线、307线宁化段改建提升为国道,实现所有乡镇与县城、重点干线公路有等级公路连接。加快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升级,新建1个220KV、1个110KV、5个35KV输变电工程,构建稳定、强劲的电力保障体系。
四是推动文化发展,打造文化强县。加强客家、苏区文化的发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加强文化遗迹遗址保护修缮,抢救一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申报一批国家级文化名村、名镇。世界客家祖地文化园是列入《海西规划》的项目,在全面完成祭祀主轴、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大集团、大公司进行合作,建成客家祖地博物馆、客家慈恩生态文化园、客家美食文化城、客家温泉大酒店等项目。积极构建文化交流载体,主动参与办好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持续办好一年一度石壁祭祖大典,创办石壁客家论坛,大力提炼客家祖地文化要素体系,争创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五是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要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落实国家扶持企业、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就业转型,鼓励自主创业,拓宽城乡居民的致富渠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被征地农民安置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优抚对象及革命“五老”待遇,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群体、多元化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民生问题,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殷实成果。
谈到实现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保障措施时,肖长根强调,宁化要在发展观念上求突破,着力转变干部群众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旗帜鲜明地鼓励先行先试、进位赶超,促进各项工作快速、全面推进。要大力提倡敢于负责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埋头苦干、狠抓落实。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策划、生成、建设、投产等一整套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乡镇发展差异化考核机制,赋予华侨经济开发区、重点乡镇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协调机制、服务机制,打造优异的软硬件平台,吸引广大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罗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