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打造“滨海经济带”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62

  上海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沿海大城市,有着174.5公里的海岸线,但多年来,上海人并没有像青岛、大连、海口这些著名的海滨城市那样感觉和大海十分亲近。这其中也许有两大原因,一是上海市区是在黄浦江两岸发展起来的,与东海隔着广阔的郊区;二是东海受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的影响很大,且岸线外移变迁频繁,滨海地区找不到一块像海南三亚那样与大海亲密接触的地方,没有美丽的“碧水金沙”这样优美的海滨景观。长久以来,上海近200公里的海滨总是给人一种泥滩遍布、芦苇丛生、人烟稀少、荒凉萧瑟的印象。
  不过,近几年来,东海之滨却渐渐热闹起来……
  
滨海经济带开始布局
  10月18日上午,南汇芦潮港海滩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上海市长韩正、副市长杨雄等领导亲自来主持海港新城滴水湖的引水典礼。两个月后,在这片荒滩上人工开挖的国内最大的人工湖就将贮满清水,未来十几年内,一座40万人口的新城市将像涟漪一样围绕着这个湖建立起来。
  主持完引水典礼,领导们又马不停蹄,赶往27公里外的洋山深水港工地视察工程进展。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十五”期间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水深达15米的天然深水港可进出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向东直通外海,距国际海运航线约104公里。上海港航道只有11米水深的不足将迎刃而解,这是上海面对“入世”后如何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性举措之一,原本就是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将成为真正的龙头。
  作为深水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后,东海上就将矗立起两座三十多公里长的跨海大桥。连接上海芦潮港和大小洋山岛的东海大桥已经开工建设了一年,总投资达71.1亿元,而比它还长5公里的杭州湾大桥也已开工。一座世界第一,一座世界第二,建成后,从人民广场到嵊泗只需一个多小时。
  芦潮港外,巨大的打桩机已打下了第一批桩,沪芦高速公路施工已全面铺开,这条全长42.4公里的高速公路北起外环线环东二大道,南至海港新城,将新城与市中心的距离缩短至半小时内,明年10月有望全部建成。而作为上海城市路网的最外一环,A30郊环公路建设也是快马加鞭。加上已经建成的郊环西段和正在施工的郊环东南段,近200公里的A30郊环公路2005年就将全线建成。全长超过60公里的嘉金高速公路也已开工兴建。未来五年内,围绕洋山深水港一期、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市域铁路网络框架,将建立覆盖市域、洋山深水港的“扇形”公路快速集疏体系。而连接苏浙两省的高速公路网络等的相继建成,将把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一天内从上海出发,三小时内就能到达湖州、绍兴或扬州、镇江、泰兴等地。
  洋山港、东海大桥和杭州湾大桥、海港新城、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以及外高桥保税区等等,再加上星罗棋布的高科技园区、重点工业园区和新兴工业园区及新兴的物流园区,已勾画出了滨海经济带的大致轮廓,原本荒凉的海滩已成为一片投资热土。难怪有专家说,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主要解决的是传统工业问题,90年代主要是浦东开发开放;21世纪前10年上海要解决的是中心城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6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一个600平方公里面积的区域实现城市化,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让广阔的天地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话,上海的能量将成百倍地扩展,而东海之滨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的宏大手笔,已使上海未来“战略东移”的前景初露端倪。
  
滨海旅游业紧锣密鼓
  未来的经济是多元的,发展滨海旅游业,也是上海未来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滨海旅游向来是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生力军。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滨海旅游业收入已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二分之一,约为25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3倍;37个沿海国家的旅游总收入达3572.8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在欧美、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一些地区,滨海旅游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认为,滨海旅游不仅投资少、周期短、行业联动性强、就业功能高,还具有需求普遍和重复购买率高等诸多优点。
  在上海市旅游委和海洋局联合起草的滨海旅游规划中,申城六个沿海区县的旅游景点将串连起来,形成一条“滨海旅游带”,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东滩林湿地地区、宝山横沙岛、南汇滨海地区、奉贤海湾地区,还有浦东华夏文化旅游区等,都是亲近大海的好去处,将成为未来上海旅游经济和海洋经济的新亮点。
  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和东滩林湿地规划56.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以“绿色”文化和“长江”文化为题材的设施和景点。奉贤海湾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以海湾风光为特色,突出“赏海景、观日出、吹海风、踏海浪、尝海鲜、拾海趣”回归自然的主题,重点建设生态观赏林、水上体育健身、游艇会所、居住疗养等休闲度假设施。横沙海岛旅游度假区规划50平方公里,拟建成集滨海岛屿度假与森林生态于一体的自然生态园林区,体现野趣特色。南汇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32.5平方公里,发挥海岸线较长优势,重点建设滨海森林公园、滨海桃源、疗养康复、体育娱乐、度假旅游等生态型旅游设施。浦东华夏文化旅游区则依托空港建设,重点发展海上体育运动、会议休闲、特色餐饮等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三甲港温泉保健疗养基地、水上旅游基地、旅游度假村等项目。
  在这些滨海旅游规划中,最受关注的是奉贤“碧海金沙”人造海滩规划,即通过人工技术将东海浑黄的海水变成蔚蓝、泥滩变成金色的沙滩。据悉,年底就将建设一个7平方公里的“碧海金沙示范区”,在7平方公里的海域内,通过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将经过沉淀、过滤的海水引入海湾,铺设金沙,打造逼真的“黄金海岸”。根据规划方案,第一步是围圈水面,在水域景深3公里处筑堤,沙滩的两边将再筑小山,围成一大水池。同时沙滩的两边建两个水池,通过自然潮汐取水进水池,水池起到沉淀作用,浑水变碧水流入大水池。其次,堤坝的高度将与水位差不多,起到隐没外面水域的效果,同时3公里的景深距离,看起来海天一色。沙滩的沙可能主要从浙江一带外运过来,整个投资金额在50亿元左右。“碧海金沙”的打造,将使上海超越江南水乡的概念,带来充满风情的海洋文化。
  东海之滨的旅游前景也吸引了大量旅游服务企业落户,光是南汇滨海旅游度假区,就已有海上国际赛艇俱乐部、浦东射击游乐公司、上海地区唯一的国际C级、国家A级标准的海港卡丁车运动场、华东地区最大的54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以及桃源、滨海森林公园等近十家各具特色的旅游服务企业。
  到崇明海滩看鸟观潮,到南汇海滨赏桃花和打高尔夫,到奉贤海塘上放风筝,在“碧海金沙”间驾游艇晒日光浴……上海人不用再跑到大连、青岛、海南,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碧海蓝天带来的心旷神怡。
  
生态房地产大有所为
  随着滨海经济和旅游业的崛起,滨海地区的房地产业也将大有作为。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将成为21世纪上海房地产业的新亮点。
  去年开始,别墅房产就以前所未有的浪潮席卷沪上房市,传统的别墅地带主要集中于浦东、青浦318国道两侧、闵行莘庄周边地区、松江新桥和九亭、长宁虹桥等区域,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临海别墅还较少。随着滨海开发的步伐加快,南汇、奉贤等地的滨海旅游度假区内已出现了新兴的临海型别墅。
  而根据海港新城的建设规划,围绕滴水湖第一环是商住楼和办公楼,第二环是城市公园,第三环是居住岛。据有关专家透露,新城的住宅不会是高楼,而将以欧陆风格的别墅型住宅为主,临海靠湖,绿树掩映,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新理念,吸引海内外的有识之士落户新城。
  海港新城的开发等也正在引导市郊城镇形成特色型开发。上海郊区城市化发展过程最终体现的将是“生态化开发”。按照规划,奉贤海湾旅游区将作为滨海特色的城镇和示范居住区。境内有金汇港出海口,依港傍海,集江南水乡、田园风光、海岸滩涂、自然野趣为一体。周边拥有全市最诱人的海景环境,各种风景名胜引人入胜。海堤、风筝场、龙腾阁、候鸟自然保护区、滩涂自然游乐区、海湾世纪森林等风景点云集,交通更是日趋便捷,为居家、办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而川沙新城建设也已启动,预计6-8年后,一个集中心商业区、高档别墅区和轴线景观大道为一体的新城将在东海之滨崛起。根据规划,川沙城镇面积将从现在的6.04平方公里扩大到15.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在18至20万之间。未来的新川沙城将分旧城和新城两大块,新城占规划用地的60.5%,主要用于生活区的建设,将成为市郊重要的生态型、现代化综合居住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