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11月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第九届年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指出,教育创新不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根本途径,教育创新要在强化问题意识、推进学校制度创新、改进人文和科学教育、扩大开放和开阔视野上下功夫。
教育创新首先要强化问题意识。章新胜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学生过分关注对现成结论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敢对书本或权威挑战,或不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而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爱问,关键是要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章新胜说,学校应当抓住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扩大学校自主权的契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使学校既能科学自主管理,又能充分反映公共利益的要求。学校应该建立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社区、行业、企业以及教师、学生、家长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要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学术管理制度上充分发挥教师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章新胜指出,教育创新必须改进人文和科学教育。发达国家重视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成果和我国一批著名教育家的教学实践经验都表明,文理兼修,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对培养创新人才非常重要,所以我国也要提倡宽口径、厚基础的学校教育。据悉,在今后五年,教育部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文理渗透,提高大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质。
教育创新应当扩大开放,开阔视野。章新胜指出,教育国际化意味着每一所学校都要在更加开放和全球化的环境中参与竞争,培养人才,这就要求校长和骨干教师不仅要有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对话的能力,也应当学会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