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百九十三家各地大企业在沪投资五百亿元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33

  日前,193家各地在沪大企业通过上海市大企业资质认定,成为各地在沪企业新百强。193家企业,近年来为上海注入资金超过500亿元,解决就业3万多人,平均1家企业雇佣上海本地劳动力150人。
  193家,只是缩影。在这些注册资金大于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的各地在沪旗舰企业身后,还有一支阵型更庞大的“十万大军”:截至2002年底,各地在沪独资、控股、参股企业总数近10万,投资总额3200亿元。
  1>20:时代不同了
  一个不等式,讲述了各地企业进沪之速度的不断提高―――1999年,各地新进沪企业6012家,几乎等于1997年之前的20年总和;2000年,1和20之间的倍数扩大为1.5;2001年,2.5倍;2002年,3倍。
  1997年底前,各地来沪企业数和投资额均有半数以上集中于交通运输、建筑装饰、批发零售等行业。一年之后,该比重开始下降,科研、技术、金融等服务业则迅速拓展。
  1998年上海出台对内开放“二十四条”,各地企业进沪的发展舞台豁然开朗。聚焦张江高科园区,各地来沪投资远远超过上海本地资本;中兴通讯、东部软件和联想集团相继在沪设立研发中心;中国联通、网通、吉通等一批高新技术“国家队”带动上海“地方队”,俨然成为上海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北方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姚武感慨:九十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29家会员,7家来自外地,现在300成员,大半数是外来户。
  5%:贡献GDP
  看上海GDP,每100元中有5元直接来自各地来沪企业,而每100元上海GDP增量中,各地在沪企业直接贡献10元。
  看各区财政,浦东新区财政收入的23%由各地来沪企业上缴,静安区的25%、闸北区的10%,八区财政平均有15.8%来自“外”字号。
  多年来,上海对内开放、融入全国的历史,也是全国各地来沪支持上海建设、参与上海发展的历史。
  1990年浦东开发,全国上下的热切之情令人至今难忘―――前期形象建设,各地资金纷入,才有了标志上海新高度的金茂大厦、凝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人气的56幢省部大楼。
  上海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各地来沪投资功不可没―――广东发展、福建兴业、中信实业等各地商业银行相继进沪,平安保险则将其寿险总部等迁移上海,全国各地纷至上海成立外贸企业,中海集团先后出资几十亿,为上海建设航运中心注入智慧和力量。
  上海精彩,折射出全国的影子;上海繁荣,凝聚着你我的功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