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日前宣布,历经两年研究,国内首个针对服务业的标准化评价体系―――质量服务指数在上海诞生。今后,小到搬家公司、大到银行券商的服务质量不仅可由此分出优劣,而且还能找到改进服务的具体方向。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表明,“服务质量指数在国内外文献检索中未见同类研究报道”―――属于上海“首创”。该指数突破了国际流行测评方法的局限,取得多项创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由于服务业的产品―――“服务”大多是在交易过程中实现的,其“质量”不像实物产品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怎样对服务业进行综合的质量评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个国际难题。其研究远落后于对产品质量的研究。市质监局副局长唐晓芬说:“现在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依靠顾客满意度(CSI),但它只研究顾客的感受,而忽视了服务提供者的能力;侧重绩效,而没有关注服务的‘过程’与提供服务的‘技能’,缺少企业所需要改进的信息。而上海的服务质量指数则弥补了这些不足,能让企业‘拾遗补缺’―――通过诊断,识别出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是对CSI的提升”。
据悉,服务质量指数包括服务质量的“过程指数”、“能力指数”和“绩效指数”三部分。作为第一个试点单位,上海市市区电力公司已经尝到了服务质量指数的甜头。这家公司的CSI达到96.01的高水平,但服务质量指数显示其服务质量的“过程指数”和“能力指数”分别只有83.02和78.14,这说明尽管外部评价已经很高,但如果继续从内部质量管理中“挤水分”,企业的服务水平就能更上一层楼。于是,公司针对账务中心外派、计划经营、设备运行、供电营销职能这些服务质量指数暴露出的问题对症下药,取得明显成效―――市区供电公司今年用户达到300万户;居全国同级供电公司之首,用电可靠率达99.973%,从报修到抢修只需18分钟。
中国质量管理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教授说:“国外还没有讲过服务质量指数,研究上也不及这个课题深入,上海的这个突破应当也应该能对世界有所贡献。”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专家邓绩指出:“这项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国家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提高上海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改善上海的投资环境。”
今年以来,这个指数已引起了多方关注―――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分公司计划在全局范围内推广应用该指数;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在开展“服务质量指数”项目期间,顾客满意度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并已被评为“上海市质量管理奖”;上海大众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表示,该指数对其下属出租汽车维修厂提出的测评及改进建议,对公司的资产重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